会议大使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22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会议大使

2007年8月教育部公布的171个汉语新词之一。

会议大使:为一个城市招揽会议的专业人士。

“会议大使”,顾名思义,就是为一个城市招揽会议的专业人士。一位美国市长曾言:“如果在我这个城市召开一个国际会议,就好比有一架飞机在我们头顶上撒美元。”此言是对会展业的经济、社会叠加效应的形象比喻。会展业与旅游业、房地产业并称世界三大无烟产业,是一个集旅游、商业、物流、通讯、餐饮、住宿等多方受益的产业,国际上有1:9的说法,即办展会的场馆收入如果是1的话,那么相关的社会收入就是它的9倍。

资料显示,全球每年召开的国际会议超过16万次,产值2800亿美元。可以说,会展经济是块肥肉,全世界为之争抢。“会议大使”制度就是“争会”的一种有效路径,也是国际“争会竞赛”的流行趋势。在欧美一些国际会议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会议大使”为他们争来了大量层次高、规模大的国际性会议,也带来了滚滚财源。如,威尔士首府卡迪夫实施“会议大使计划”仅3年,会议旅游就增收200万英镑。

相对于这些成熟做法,我国在会议招揽方面却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有城市硬件方面的因素,更为重要的,则是缺乏招揽会议专业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