祢衡墓
概况祢衡墓位于武汉市汉阳龟山南麓园丁园西侧的小路边,由武汉市和汉阳区文化部门于2000年重建。
提起东汉末名士祢衡,人们往往会对其不畏权贵的气节、恃才傲物的品性和才华横溢的文笔发出种种感叹和评价。他因裸衣击鼓骂曹(操)而被遣至荆州刺史刘表处,继为刘表所不容,令见江夏太守黄祖。初受礼遇,后又蔑视并讥讽黄祖,终招杀身之祸,时年仅26岁,被葬古鹦鹉洲边。
据汉阳史志文献记载:明末清初,古鹦鹉洲始现渐沉之势(据《清一统志》载:“湖北武昌府,鹦鹉洲在江夏县西南二里,祢衡墓晨鹦鹉洲,今沦于江。”)。嘉庆二十年(1815),汉阳知县裘行恕主持将祢衡墓迁至新淤起的补课洲(今汉阳鹦鹉洲)。光绪二十六年(1900)二月,汉阳知府余肇康应乡人之请,重建祢衡墓,为石建,呈方形,并题写了墓碑文立为“汉处士祢衡墓”碑。
鹦鹉洲上的这座古墓于“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损,所幸墓碑尚存后于现址新建衣冠冢。1983年,该墓被列为武汉市文物保护单位。
争议评价作为保存古迹之举,2000年文化部门重建祢衡墓,初衷无可非议。但从其选址上看,至少有以下几方面不妥:
其一,未能很好地利用这一古文化品牌。汉赋在古代文坛上有重要的一席之地,祢衡的代表作《鹦鹉赋》,在后世广为流传,鹦鹉洲因此而得名。历代文人墨客为此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章,如唐代大诗人李白在《望鹦鹉洲怀祢衡》、《鹦鹉洲》诗中,对“才高竟何施,寡识冒天刑”的祢衡曾有极高的品评。汉阳古今史志文献也屡有祢衡的记载。将祢衡墓重建于山坡林间小道旁,结果是鲜为人知,甚至山下的居民都少有路过此处者,这何谈发挥其文化“品牌效应”呢?
其二,龟山与祢衡历史事件毫无联系。文采飞扬的《鹦鹉赋》产生于古鹦鹉洲;祢衡被杀后,刘表对此“亦嗟呀不已,令将葬于鹦鹉洲边”。清代中叶,祢衡墓迁至补课洲(今鹦鹉洲),晚清又重建于此。可见,前朝古人是十分注重纪念性地址与历史背景之关联的。
今鹦鹉洲洲头至洲尾面积6.17平方公里,难道就容不下一座历史名人的古墓么?将此墓“强加于”龟山,确实有点不伦不类,也有点滑稽。
其三,不利于这一旅游资源的开发。历史文化是重要的旅游资源;而历史遗存的挖掘和合理运用的水平,则关乎一个地方、一座城市旅游事业的进步与旅游经济的发展。
祢衡其人其事作为我们这座城市不可多得的旅游文化题材之一,本应得到很好地开发和利用。然而,重建的祢衡墓却被冷冷清清地“养在深闺”,绝大多数市民不知所在,外地游人更是足迹罕至,无怪乎几年来这一旅游资源的开发根本无从谈起。细想起来,的确十分可惜。
祢衡其人不畏权贵、才华横溢,虽后世多有说其恃才傲物、目空一切、心高气傲、出言不逊、狂傲无礼,但毕竟其才华傲骨世间少有,亦可算一英雄。祢衡死后墓葬几次遭到损毁最后只落得衣冠冢散在龟山脚下世人极少关注,正应了《三国演义》开篇词临江仙中写到的: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祢衡墓吊念走法祢衡墓在武汉长江大桥汉阳段引桥下,坐车在长江大桥下车从长江大桥引桥阶梯走下来穿过一铁路涵洞不多远便是,也可以从大桥局下车向龟山山脚走上的一小山坡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