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离失所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11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成语】注音:líu lí shī suǒ

解释:流离:转徒离散。由于灾荒战乱等而流转离散在外,失掉安身的地方。

出处:《汉书·薛广德传》:“窃见关东困极,人民流离。” 《金史·完颜匡传》:“今已四月,农事已晚,边民连岁流离失所,扶携道路,即望复业,过此农时,遂失一岁之望。”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无处安身,到处流浪

示例:邹韬奋《青衣行酒》:“遭难的老百姓~,不堪设想。” “年荒劫大,百姓们不是离家逃荒,~,便是等待饿死。”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八章

灯谜:大水退后屋尽毁

近义词:无家可归、流离颠沛

反义词:安家立业、安居乐业

故事:汉元帝时期,御史大夫薛广德陪同汉元帝外出打猎。元帝忘乎所以,不想停止,严重影响当地百姓的生活。薛广德就上书说当地百姓因为皇帝狩猎而流离失所,希望皇帝体恤百姓的疾苦。元帝认为言之有理,就与光禄大夫张猛等立即回宫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