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口镇
1、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三江口镇三江口镇政府驻三江口,人口3.35万人,面积247平方千米,辖20个村委会:大力、团结、八棵树、三江口、蔬菜、大王、高尔、二河、刘糖坊、海丰、宝龙、太平山、庄稼窑、刘胡、三马架、庆丰、前海丰、口袋房子、山嘴子、建新。
2、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三江口镇三江口镇位于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南部。面积17.5平方千米,总人口5.4万人。辖17个行政村。福厦高速、324国道、涵三公路过境,有三江口港。
【代码】350303100:~201后郭村 ~202鳌山村 ~203南兴村 ~204东清村 ~205塔山村 ~206芳山村 ~207鲸山村 ~208杨芳村 ~209洋中村 ~210新浦村 ~211美尾村 ~212高美村 ~213双霞村 ~214前明村 ~215哆中村 ~216东盛村 ~217新兴村
【沿革】1958年属涵江公社,1984年改乡,1993年析建三江口镇。1997年,面积17.5平方千米,人口5.2万,辖后郭、鳌山、铁灶、芳山、杨芳、鲸山、洋中、哆中、哆前、哆后、高美、美尾、新浦13个村委会。
三江口镇位于莆田市涵江区东南部,濒临兴化湾,西与白塘镇、涵东街道办事处为邻,南与荔城区黄石镇隔海相望,北以福厦公路为界与国欢镇相连,距涵江城区仅1公理多,是涵江区对外开放的一个主要窗口,为福建省小城镇建设试点镇之一。
三江口镇下辖17个行政村,总面积17.5平方公里,总人口5.4万多,旅居海外的“三胞”有3.2万多人。
三江口镇脱胎于原涵江乡,拓疆于唐,沿袭于宋,昌盛于明、清。境内三江口港是个天然良港,历史上曾与福州、厦门、泉州、三都澳同列闽省五大港口,是涵江乃至闽中地区最大的货物集散港。1899年三江口港正式对外通商,船只穿梭、商贾云集,涵江乡因此而有“小上海”之美名。三江口地区原属莆田县涵江乡,1984年涵江建区后隶属于涵江区,1993年2月建镇,是莆田市新生兴的港口城镇。
三江口镇地形平地居多,海拔4.5~5米,属冲积平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降雨量1500多毫米。
三江口镇三面临海,海岸线长14.5公里,淡、海水养殖面积2.2万多万亩,盛产海蛏、花跳鱼、鲟、土笋冻等各优特产品,其中哆头海蛏因其肉嫩、质脆、无沙而享誉海内外,1959年增被选进京参展,并已注册“哆头牌”、“白玉牌”蛏干商标。
三江口镇因其优良的环境和气候,蔬菜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常年性种植在3500亩以上,除销往广州、上海、北京、东北三省外,还销往俄罗斯、韩国。此外,三江口镇境内鳌山村的雁阵山风景区,有南宋状元黄公度的读书处--登瀛阁。芳山村有唐未闽王王审知之子王延政的驸马府等名胜古迹,极具旅游开发潜力。
三江口镇靠港傍海、水网旱地兼具、海外“三胞”众多。近年来,该镇大做“农、工、商、海和侨”文章,全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和项目兴镇,促进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实现全镇总值6.24亿元,农业总产值1.5亿元,工业总产值10.2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亿元,增幅位居全区第二;对外贸易出口创汇319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55万美元,财政总收入331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250元,荣获市政府授予"经济工作先进乡镇"称号。
地理位置
三江口镇位于涵江城区东南1公里处,东临兴化湾,西与白塘镇、涵东街道办相邻,南隔三江口港与荔城区黄石镇相望,东与江口镇接壤,北以福厦公路与国欢镇、涵东街道办相连。
面积与人口
三江口镇下辖17个行政村。全镇面积17.5平方公里,可耕地面积8100多亩,海岸线长16.8公里,滩涂养殖面积2万多亩;全镇人口5.4万多,旅外“三胞”2.7万人,是我区重点侨乡之一。
环境资源与交通
三江口镇地形平地居多,平均海拔4.5—5米,属冲积平原,东北部有一小部为丘陵地。全镇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降雨量1500多毫米。本镇傍海靠港,水陆交通十分便捷。海上:百年良港三江口港,为国家二级口岸,可与香港直航,并被批准为台轮停靠点,现常年仍可通航4000吨级货轮,年货物吞吐量已突破60万吨,最近被列入国家重点建设的沿海港口群(莆田港)。陆上:福厦公路从北面横穿全境而过,涵三公路(三江街)纵贯南北连结三江口港与福厦公路;福厦高速公路从中部横贯全境并在境内鳌山村设置交汇口,正在建设的福厦铁路也横贯全境;镇内已建设的洋山路(洋中—鲸山)、塔后路(塔山—后郭)、铁灶路、哆头路、港区路、镇府路及哆港路等镇村道路纵横交错,并都全部硬化上等级;规划中的南环城路也将从本镇望江片村庄横过。
镇内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已实现村村通自来水、通电、通广电、通电话,镇内设有2座电信工程大楼。鳌山村的雁阵山已完成景区规划和前期开发,有南宋状元黄公度的读书处登瀛阁和雁阵宫等人文景观;芳山村有唐末闽王王审知之子王延政的驸马府等名胜古迹;三江口港东边3海里处的海中还有一座古塔,都极具旅游开发潜力。莆田高新技术开发区就在本镇东部,本镇与江口镇各占一半面积。镇内还有涵三路开发区、三江民营企业城等工业园区。
三大区位优势
侨乡优势
三江口镇旅居海外“三胞”有2.78万人,近年来劳务出国打工约3000多人。现有“三胞”大部分居住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及澳门、香港、台湾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在外“三胞”按三代计算比例各占1/3;劳务出国打工大部分在新加坡、马来西亚、阿根廷、以色列、南韩及澳门、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在外“三胞”心系桑梓,关心家乡经济建设,近年来先后捐资兴办教育、道路等公益事业近300多万。
蟳滩涂优势
本镇三面临海,海岸线长16.8公里,拥有滩涂养殖面积2万多亩,临海村庄9个,人口约3万人。特别是哆头地区5个村农户大部分以滩涂种植和海产养殖为主,是当地群众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该地区常年盛产缢蛏、花跳鱼、蟳仔、土笋冻等名优海产品。哆头种植的蛏苗为全省三大生产基地之一,哆头生产蛏干因其肉嫩、质脆、无沙而享誉海内外,去年已获注册商标。故此,该地区生产蛏干及“土笋冻”精加工、开发营销前景非常看好。
港口优势
三江口镇傍海靠港,水陆交通十分便捷,海上有天然良港——三江口港,该港现为国家二级口岸,常年可通航4000吨货轮,年货物吞吐量达60万吨以上,是莆田市最大货物集散港之一。该港现隶属涵江区政府管理。该港的逐步繁荣,为临港新浦、美尾村货物运输、搬运,乃至涵三沿线第三产业发展提供就业门路和空间。
专业村特色经济
在八十年代,三江口镇拥有闻名省内外专业村13个,即铁灶及芳山粮油加工(现大部分聚集在芳山民营企业城)、鳌山蔬菜种植、鲸山奶牛养殖、洋中渔网加工、新浦及美尾交通运输、哆头海产品种植和养殖等专业村。
三大农业特色经济
三江口镇可耕地有8100亩,其中水田6800亩,旱地1300亩,人均不足2分耕地。近年来,在稳粮基础上,着力培育蔬菜种植、家禽家畜养殖和海产品养殖三大特色农业经济,逐步建立三大农业示范基地,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一是在鳌山、鲸山、杨芳村建立望江片1300亩蔬菜种植示范基地;二是在芳山、杨芳建立家禽家畜养殖示范基地;三是在哆头原盐场建立1200亩顺兴水产养殖示范基地。三个基地以点带面、以市定产,逐步推行市场化生产,使三大特色农业经济一直保持占农业产值95%以上份额。
商贸特色经济
三江口镇自古商贸繁荣,以从事海产品批零而闻名闽中地区。在涵江新市场及涵江水产批发市场,乃至塘北40米路两旁水产品聚集经营地带,随处可见“哆头人”或三江口镇籍的人。据初步统计,在涵经商海产品的涉及哆头、鳌山、杨芳等8个村,从事人员约3000多人,水产批零业务占整个涵江海产品市场经营量的80%。同时,仍有300多人在涵经营日用百货、建筑材料、食杂批发等生意,“农转城”举家乔迁涵江也有500户以上。
近年来,全镇经济快速增长,总量大幅度扩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33家。2006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6亿元,比增20%,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14:63:23;工业支撑作用明显增强,工业总产值达18.9亿元,比增31.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14.5亿元,比增46.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完成3.12亿元,比增28.3%;农业总产值完成2.2亿元,比增10%;农民人均收入达4059元,比增10%;合同利用外资265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450万美元,完成计划144.1%;财政总收入4670万元,完成年度预算计划116.51%。
教育方面
镇内有三江口镇中学、涵江区华侨中学2所初中校,还有三江口中心小学、后郭、鳌山、杨芳、哆头、哆中、哆后、鲸山、芳山、洋中、新浦、高美等12所小学;小学普及率达100%,初中普及率97%以上。合格幼儿园10所。
卫生方面
有1所镇卫生院,17个村医疗所。
文化方面
17个村基本建有“六室一中心”,50多支农民文艺队。
计生方面
从原来三类乡镇进入二类乡镇行列,计生符合率达94.02%。
社会保障方面
落实农村低保覆盖率达2.5%,使贫困人口的生活基本得到保障。
新农村建设情况
三江口镇有芳山、洋中2个市级试点村,后郭、鳌山、双霞、新浦4个区级试点村。2006年开局良好,4个没有村部的村,除洋中村因结合铁路拆迁安置区一起建设外,其他3个村都已建好村部,另有新浦、高美分别购买、新盖了村部;筹资600多万元,建设20.1公里水泥村道路,于2006年8月份提前实现村村通水泥路的目标;全镇建有19支卫生保洁队,做到垃圾日产日清;在100%实行尸体火化基础上,推行骨灰集中安放,有效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综治方面,全年没有重、特、大治安、刑事案及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群众满意率达96.25%,居全区第二名,被区政府评为“2006年度安全生产管理目标责任制考核先进单位”。[1]
3、贵州省兴义市三江口镇三江口镇(原名恫利乡,经省人民政府批准,1999年12月15日更名为三江口镇)位于兴义市西南部,地处南盘江上游黔、桂、滇三省(区)结合部,东经104°45′33″,东与本市洛万乡接壤,西与云南罗平县鲁布革乡隔河(黄泥河)相望,北与本市捧乍镇和鲁布格镇接壤,南与广西西林县马蚌乡隔湖相望,素有“鸡鸣三省”之称。全镇辖1个办事处,4个行政村,5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2000余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34%,主要分布在梅坪、安沙、红落万三个村)。镇境内风景秀丽,民族风情淳朴、浓郁,是旅游休闲的好去处。
三江口镇国土总面积89.3平方公里,林地60289亩,森林覆盖率达45%,水域面积400公顷,实有耕地面积20000余亩,土质是中性,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雨热同季,属典型的亚热带气候,日均气温18℃,全年日照达1324小时,无霜期达324天,降雨量1385毫米,良好的气候条件,为发展特色农业和特色林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镇区生产果蔗、小米辣、板栗、脐橙等多种经济作物。2006年,全镇GDP值达4989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达1333万元,财政总收入完成35.29万元,粮食总产量达4080吨,农民人均收入达2450元,人口自然增长率为9.9‰。全镇社会稳定,“三个文明”同步推进,人民安居乐业。
4、湖南省汝城县三江口镇三江口镇位于汝城县县境南部,与广东省仁化县交界,距县城32公里。面积112平方公里,人口

0.9万,瑶族占59.1%。106国道经此。
1949年属六区,1956年属东岭乡,1958年设东岭公社,1984年改乡,1992年迁址于三江口村置三江口镇。
辖兰洞、塘田、上里、中心、明星、红光、下里、沙界、大塘、仙溪10个村委会和三江口居委会。乡镇企业有茶叶加工厂、水电站、木材加工厂、林场。特产白毛尖茶。
三江口镇下辖村:
兰洞村
塘田村
上里村
中心村
明星村
红光村
下里村
沙界村
仙溪村
大塘村
九龙村
人口数据
三江口镇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
8353
男
4399
女
3954
家庭户户数
2244
家庭户总人口(总)
7993
家庭户男
4132
家庭户女
3861
0-14岁(总)
1974
0-14岁男
1053
0-14岁女
921
15-64岁(总)
5794
15-64岁男
3046
15-64岁女
2748
65岁及以上(总)
585
65岁及以上男
300
65岁及以上女
285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7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