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
自己生长的地方或祖籍。
自己的家庭世代居住的地方。
冯·俞克斯屈尔(J.von Uexkull)认为,例如丝鱼的巢是它的家,而巢的周围地方则是家乡,丝鱼保卫自己的家乡不让同种的其他个体进入。家乡就是势力范围,根据冯·俞克斯屈尔的立论,所谓家乡完全是环境世界的问题,是动物的主观产物。 一般人都很热爱自己的家乡。
补充:家乡就是指拥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公民18周岁以前的户籍所在地。
“家乡”的雅称古今之人都十分眷恋自己的家乡,因之,对“家乡”一词倍觉亲切,并赋予许多高雅质朴的代称,且常见于文人雅士的名篇和诗作中,今人对家乡则统以“老家”二字呼之,尤显得亲切感。
考以桑梓二字代称“家乡”,最早见于《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盖古人住宅旁边常栽有桑树和梓树,是他们父母或长辈所种的,后人用来比喻“家乡”,是对它表示敬意。此外,还有以“故乡”、“故园”、“梓里”……等等的代称也不少,兹撷取数例于下,以飨读者。
桑梓柳宗元《闻黄鹂》诗:“乡离何事亦来此,令我生心忆桑梓。”
故乡李白《静夜思》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故园杜甫《上白帝城二首》诗:“取醉他乡客,相逢故园人。”
家乡贺知章《回乡偶书》诗:“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梓里刘迎《题刘德文戏彩堂》诗:“吾不爱锦衣,荣归夸梓里。”
乡国苏轼《游金山寺》诗:“试登绝顶望乡国,江南江北青山多。”
乡邦鲍照《还都》诗:“君王还京国,游子思乡邦。”
乡关崔颢《黄鹤楼》诗:“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乡井崔桐《醉李补阙雨中寄题》诗:“白发返乡井,微官有子孙。”
乡曲司马迁《报任安书》:“仆少负不羁之才,长无乡曲之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