辻政信
人物介绍

辻政信(1902.10.01~1968.07.20),出生于日本石川县,毕业于日本陆士36期,陆大43期。历任步兵第7联队中队长,参谋本部编制班部员,陆士本科生中队长,北支那方面军参谋,关东军作战参谋,第11军司令部部员,支那派遣军总司令部部员,台湾军研究部员,参谋本部兵站班长,第25军参谋,参谋本部作战班长,陆大教官,支那派遣军第3课长,第33军作战主任参谋,第33军高级参谋,第39军参谋,第18方面军参谋,众议院议员,参议院议员,大佐军衔。
辻政信与石原莞尔、濑岛龙三并称为“昭和三参谋”。且辻政信一直视石原莞尔为自己的“精神导师”。因传闻其曾生食战俘人肉,故又被人称为“豺狼参谋”。[2]
人物生平侵华战争时期
1924年,辻政信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三十六期毕业。1931年陆军大学毕业。1932年,辻政信在在步兵第7联队服役,上级为东条英机,参加上海“一·二八”事变,作战中被中国军队击伤。1932年9月辻政信奉调到参谋本部总务部第一课(动员编制课),课长是东条英机大佐。次年又晋升大尉,被调到作战部第三课(要塞课)。1933年8月参谋本部进行“苏联对新疆的渗透情况之调查”项目,辻政信在甘肃的兰州、肃州等地活动了一个多月。 1935年因士官学校阴谋事件发配到驻水户的步兵第二联队。
1937年任北支那方面军参谋,主张扩大“卢沟桥事变”。1939年任关东军少佐作战参谋,曾以关东军司令官植田谦吉大将的名义起草下达一份《满苏国境处理纲要》,公开鼓励前线部队向苏军挑衅,结果引发“诺门坎事件”,关东军司令官植田谦吉因日军遭遇前所未有的惨败而被撤职,而辻政信则以台湾军研究部部员的身份被调往台湾。
辻政信抵达台湾后,敏锐地预计到日本将在东南亚动武,遂与人合著了一本名叫《只要读了就能赢》的关于南方作战的手册,从民情、地形、气象、卫生、防疫、战法、兵器方面都讲述的十分详细。[3]
太平洋战争时期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辻政信一路参与了对菲律宾、马来亚、新加坡、缅甸、泰国等地的入侵作战。1943年3月,辻政信在菲律宾下达了对菲律宾最高法官桑托斯一家老小的灭门令,并假借大本营命令将美菲军投降者一律射杀;攻占新加坡以后,下令严厉镇压当地华侨的反抗运动,制造“新加坡大屠杀”,屠杀在新华侨十余万人。
1943年,日本瓜达尔卡纳尔岛作战失败,作为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指挥官之一的辻政信将战役失败的一切责任都归结为日本海军的无能与不作为,并为此多次当众对日本海军联合舰队总司令山本五十六进行诘责与攻击。如此这般,辻政信引起了日本海军各界普遍的深恶痛绝,山本五十六在与部属们的闲谈中曾蔑称辻政信“这种上窜下跳的小丑,什么东西……”在日后解密的山本五十六的日记书信中更是充满了对辻政信的挖苦嘲笑。[3]
1944年,辻政信出任第33军作战参谋, 参加缅甸战役。在缅甸,辻政信又故技重施,对缅甸的抗日力量下达了与新加坡同样的命令,结果又是一场血洗。日军占领泰国后,辻政信又涉嫌参与了暗杀泰国国王拉玛八世的一系列阴谋活动。
战后行踪及结局
战后英美等国大索天下寻找辻政信,但苦于找不到此人。然而却是中国国民政府包庇掩护了辻政信。原来,当时担任北支方面军参谋的辻政信曾经在溪口操办过公祭蒋老夫人的仪式,并给前来吊孝的国府要人提供了一切方便。
日本投降时,正在曼谷的辻政信自知难逃法网,化名“青木宪信”冒死前往了国民党当局设在当地的军统机关。结果军统局第二天就派出包括两名少将军衔特派员在内的15人护送队伍,一路护送辻政信由河内转重庆,最后抵达南京。
辻政信抵达南京后被安排在在中华民国国防部二厅办公,成为日本战犯进入国民政府任职第一人,不久又归拨国防部严格保密的第三研究组,先后编撰过《西伯利亚作战纲要》、《对三次大战的预想》、《共军与国军军事形势评判》、《冬季作战的参考》、《东北国军与共军作战设想》。
1946年解放战争爆发,国共争夺东北,由于国民党手中没有东北作战地图,而日本人也没有——因为关东军从没有想过要在东北作战,所以辻政信和另一位日本陆军中将又被派去编制东北军用地图。
1948年,东北军用地图和用兵概要编制完成,辻政信被国民党当局悄悄放回日本。1950年1月占领军总部宣布对日本战犯搜索结束的第二天,辻政信就在日本公开露面了。
回国后的辻政信又撰写了一本描写自己潜逃生涯的书叫做《潜行三千里》(“里”是日本旧计量单位,大约相当于4公里),成为1950年日本的最畅销书。1952年11月辻政信当选为众议院议员,1959年6月又当选为参议院议员。不过,1960年印度支那地区在一连串的政变后陷入大乱的局势,又让这位生来不甘寂寞的狂徒嗅到了干一番事业的机会。
于是辻政信变卖家产筹集旅费,以“对东南亚进行实态调查”的名义,于1961年4月飞到了印度支那。不久后又化装成和尚潜入老挝,企图偷掘日本军队撤离老挝前藏匿于此的黄金。但随后就被老挝人民解放军抓获,并最终以“间谍罪”被执行枪决,结束了其罪恶一生。[3]
重大事件士官学校阴谋事件
1934年8月1日,辻政信大尉被调去陆军士官学校当学员中队长(相当于连长)。实际上是东条英机作为统制派派辻政信去陆士压制皇道派。辻政信在陆士启用间谍学生监视皇道派学生的言论和活动。并派间谍学生打入皇道派学生内部结社研究右翼代表人物北一辉的“国家改造论”,煽动皇道派学生在11月28日临时议会开幕之前谋杀首相冈田启介海军大将,前首相斋藤实海军大将,前首相西园寺公望,树立以荒木贞夫陆军大将,真崎甚三郎陆军大将,林铣十郎陆军大将为中心的军政府的“政变计划”。再于1月20日深夜三点与宪兵司令部冢本诚大尉,参谋本部情报部片仓衷少佐向陆军次官桥本虎之助中将要求镇压这次“政变”。后虽开除所有涉案学生(包括间谍学生)但查明“政变”为辻政信一手策划。辻政信虽将皇道派势力清除出陆士,但自己也得到停职一个月的处分,接着在1935年4月被赶出陆军中央,发配到驻水户的步兵第二联队。是为辻政信第一个事业低谷。[3]
诺门坎事件
在石原莞尔所谓的“日本帝国国防方针”中,都把俄国或苏联放在威胁的第一位。辻政信的想法在日本陆军很有代表性:只要狠狠打一下。
1939年5月11日,几十名外蒙骑兵渡过了哈拉哈河,和当地的伪满军队发生了武装冲突。小松原道太郎中将带领第23师团作战。1939年5月27日,日军向苏蒙军发起攻击,第23师团骑兵联队和重装甲车部队虽包抄奇袭蒙军指挥部得手,但很快被苏军坦克包围,日军的重装甲车根本不是苏军坦克的对手,苏蒙军1个喷火坦克连和装甲车营轻而易举地全歼了日军这股快速部队。正面进攻的日军被苏军密集的炮火打得丢盔卸甲、损伤过半,撤回了海拉尔。
6月20日,第23师团全体出动,小松原带着2万多人浩浩荡荡地向诺门罕进发了,同时出动的还有作为战略预备队的第7师团主力,从7月1日起,第1坦克师团的多次冲锋都无功而返,苏军顽强地把守着河东岸阵地。只有7月3日晚,第4坦克联队利用大雨掩护和苏军的麻痹,奔袭苏军第36摩步师重炮阵地侥幸得手。
苏军总参谋部决定总攻时间为8月20日(星期天),因为按照惯例,日军前沿部队的军官有半数要轮流到海拉尔去休假。进攻的命令20日凌晨2点45分传达到一线连队,对面日军阵地一片沉寂,苏军反攻做到了最大的突然性。8月24日凌晨,反攻部队纷纷从坍塌的工事中爬了出来,等日军完全脱离了阵地之后,苏军的炮火铺天盖地般打了过去,无处躲藏的日军伤亡惨重。关东军的疯狂反击失败后,防线全线崩溃,苏军追击到将军庙一线停了下来。[1][3]
性格特征辻政信在日军中的残暴是出了名的。辻政信的残暴还不仅仅体现在所到之处必有屠杀,更在其残忍的兽性,在中国东北,他强迫士兵吃人胆,在马来群岛,他下达命令要日军吃英军人肉。
由于辻政信的残暴,给中国、菲律宾、马来亚、新加坡、缅甸、泰国人民都带来无穷的灾难。就连他的长官们,也都因为受他牵连而一个个丢官卸袍,被押上了绞架,比如关东军司令官植田大将。战后马尼拉和新加坡的远东军事法庭判处了山下奉文大将、本间雅晴中将、西村琢磨中将、河村参郎中将死刑。这几位无一例外都曾是辻政信的老上级。除本间雅晴由于他老婆亲自向麦克阿瑟元帅求情而被枪决之外,其余都是被在日本军人看来是最耻辱的方式绞死。
不过辻政信在中下级军官和士兵中倒是很有威望,这主要是由于辻政信很能收买人心。辻政信不贪财,不嫖娼,可以说很清廉。在上海,哈尔滨,武汉,辻政信都曾亲自带宪兵去砸饮酒嫖娼的高级军官的汽车。最后在泰国曼谷,辻政信到任后的第一个命令就是禁止军官坐汽车兜风。[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