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丹伯镇
吉林省辽源市东丰县那丹伯镇一、自然概况
那丹伯镇位于吉林省辽源市东丰县的北部,西与东辽县的安石镇接壤,北与伊通县的西苇乡相邻,东与伊通县的营城镇隔河相望。镇政府驻那丹伯。光绪年间,此地是皇帝的围场。民国、日伪时期归奉天管辖。解放初期称东丰县第八区。1956分为东丰县十八道乡,二道河子乡……
地处两市三县交界处,辽营公路横贯东西,长东公路直穿南北,处于伊通河上游,属亚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3.5℃,无霜期120-135天,幅员面积151.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410公顷,林地面积7635垧,森林覆盖率37%,全镇辖15个行政村,一个经济开发区,5364户,社会总人口19843人,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有朝、满、回等6个少数民族,约1100人。
水资源:
全镇共有河流1 条,总长31 公理。全镇人工水库、塘坝总库容 379万立方米,其中小型水库五座。
矿产资源:
矿种铁、锌、铜、银、金等金属矿藏和石灰石、方解石、膨润土、大理石、耐火粘土等非金属矿藏。其中:方解石石质优良,储量达亿吨;花岗岩仅向阳村山可开采量1.5亿立方米;石缝村山角下蕴藏着大量膨润土。
生物资源:
植物方面有红松、落叶松、云杉、冷杉、赤松、黄玻璃、水曲柳、椴树、桦树及杨柳等40多种。药用植物有人参、天麻、五味子、桔梗、当归等百余种。经济植物有山果、蕨菜、徽菜、山葡萄、软枣子等二十多种。其中最为珍贵的是寒葱,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又可食用。昔日是朝廷贡品,坐落于该镇大小寒葱顶就因寒葱而得名。
动物方面:
鱼类资源丰富青、草、鲢、鲤、鲫等,全镇山区共有鸟类近百种,其他野生动物10多种。
二、区位优势
地处两市三县交界处,辽营公路横贯东西,长东公路直穿南北具有交通优势;东北非牧区黄牛交易市场坐落该镇具有市场优势;多年满族文化沉淀具有人文优势;2001年被国家确定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坐落于该镇大小寒葱顶、集生态、自然、人文、民俗、健身为一体旅游业正在蓬勃发展,每当秋季,自然景象交辉相映,构成美丽的山水画卷,让人觉得神清气爽,流连忘返,具有旅游优势。
三、经济发展情况
(一)2005年农业总产值为12597万元,比上年增长13.2%,全口径财政收入67.2万元,比上年增长1.25%.
1、农作物以玉米、大豆种植为主,玉米的种植面积为2624公顷,占总面积的59.5%,大豆的种植面积为854公顷,占总面积的19.4%,水田种植面积为303垧,占总面积的8.5%,其它经济作物的面积为629公顷,占总面积的14.2%,林地面积为7635公顷,其中国有林地面积为2470公顷,集体林地面积为5165公顷。2005年粮食总产量为33191吨,其中玉米27097吨, 大豆2989吨,其它作物产量318万吨。
2、养殖业以黄牛、梅花鹿为主导产业,养殖为总产值达到7645万元,2005年黄牛养殖已发展到6.1万头,出栏 39420头,存栏12150头。梅花鹿发展到8726只,大鹅发展到2万只,肉鸡发展到12万只,蛋鸡发展到24万只。
3、水利设施
镇辖内有水库5座,2005年水利投资45万元,新建农村饮水工程30万元,治理伊通河投入15万员,现库容达136万立方米,可灌溉水田面积达248公顷。
(二)镇(村)办企业、个体私营企业
2005年共上个体私营企业12户,总投资2600万元,产值达到3000万元,利税达到52万元。
(三)商贸服务
1、商业网点
镇内有供销社1户,个体工商户516户,实现利税 15.3万元,经商人数达 1049人。
2、服务行业
2005年全镇有旅店5户,理发美容院7户,洗浴中心2家,摄影扩印录像光盘刻录4家,托儿所2家,日用修理业7家,装饰装修业4家。
四、乡镇文化
那丹伯镇现有文化站一个,结合农村开展“三级联创”活动,已有14个村有图书阅览室,其中有两个村建立了农村文化活动中心。那丹伯镇街内1985年成立秧歌队,至2006年已经发展成为60多人的团队。
那丹伯镇有学校15所,其中中学2所,小学13所,其中村级小学12所,在校教师208人,在校学生802名,小学升初中升学率达100%,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达100%。
镇内卫生院1个,村级卫生所16个,医护人员37名,乡村医生16名。
通过农职校及科普培训班的培训,每户农户都能掌握1至2门科技种植技术,科技推广普及率达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