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乘数理论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22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就业乘数理论概述

就业乘数理论是研究由增加投资直接、间接引起的总就业增量与该项投资直接引起的就业增量之间的比例关系的理论。就业乘数理论是凯恩斯乘数理论在就业方面的一个运用,

乘数原理的公式表示是:△Y:A*[(1/1-MPC)]。式中,

△Y表示一笔自发性支出A所能新增加的国民收入,

MPC表示边际消费倾向。

从式中可以看出,一笔自发性支出A如果是用于投资的话, 不管是用于劳动密集型投资,还是用于资本技术密集型投资。△Y的大小只与A和MPC值的大小有关,与投资方式的选择无关。如果一个国家还存在失业. 同时也存在其它闲置资源,则采用劳动密集型投资方式最有利于就业问题的解决,这就是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给我们的就业指导原理。

凯恩斯首次在其《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提出:增加投资,就要增加投资品(生产资料)的生产,从而可以增加就业,增加社会上的收入;而收入增加时,消费也将随之增加,从而消费品的生产也将增加,这样又可以增加新的就业,引起新的收入增加。这样实现的总就业增量与该项投资直接引起的就业增量之比,称为就业乘数。凯恩斯通过乘数论阐述了增加投资对于减少失业、摆脱经济不景气的重要作用。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