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权

李忠权,男,1965年1月生,教授,博士生导师,双博士后,地球科学学院副院长。 1986年7月毕业于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89年7月毕业于成都地质学院地质学系,获理学硕士学位;1999年6月毕业于成都理工学院石油系,获工学博士学位,1999年7月至2002年6月在北京大学与大庆油田做博士后研究工作。2005年5月至2006年11月在美国St. Louis University 做博士后与访问学者。现为四川省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副秘书长、中国地质学会会员、“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固定研究成员。
已先后在 “Scientia Geological Sinica”、 “ACTA GEOLOGICA SINICA” 、 “地质通报” 、 “北京大学学报”、 “石油实验地质”、 “高校地质学报”等不同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SCI检索1篇、EI检索12篇、ISTP检索1篇;出版《川东高陡构造动力学成因机理与石炭系天然气富集规律研究》专著1部。先后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地矿部科技进步四等奖一项,黑龙江省石油地质学会特别奖一项,并多次获得成都理工大学及四川石油管理局科技进步及科技创新等奖项。2002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评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并获得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基金资助;2003年入选“四川省杰出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并连续3年获四川省杰出青年基金资助;荣获第六届四川省“十佳青年教师”称号,目前已培养硕士研究生5名,博士研究生2名。
李忠权教授主要从事构造地质学和石油地质学领域的研究工作,先后对松辽盆地、三江盆地、漠河盆地、四川盆地、准噶尔盆地……库米什盆地的成盆动力学机制、构造动力学演化、盆地性质、生储盖组合及油气成藏地质条件等开展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工作。近年来,作为项目第一负责人已主持 “松辽深层古前陆原形盆地特征与演化”、“川东区域构造与石炭系天然气富集规律”、“川西前陆盆地构造演化及其对油气的控制作用”、“松辽深层古前陆原形盆地特征与演化”、“新疆库米什盆地侏罗系-第三系剖面测制与研究”、“准噶尔盆地南缘地层异常高压的构造成因机制探讨” 、“大庆探区外围盆地含油气性评价与优选”等国家“九五”、“十五”科技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及横向协作等科研项目四十多项,科研经费累计过1000万元,形成了两个相对稳定的具一定特色和优势的研究方向,即成盆构造动力学与油气成藏动力学。在川东构造演化、松辽盆地深层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博士后期间完成的“松辽盆地深层盆地原型恢复”这一具有前瞻性的课题,通过与大庆科研人员的广泛合作,首次在松辽盆地深层发现了三叠-早中侏罗纪古前陆盆地,这一发现不仅对松辽盆地深层天然气勘探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对整个东部地区的盆山藕合研究都有借鉴意义。目前,此项研究成果已顺利完成了由教育部组织的成果鉴定。此次鉴定委员会专家由中科院刘光鼎院士任主任,国家储量委员会萧德铭教授任副主任,成员分别来自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等单位。与会专家经过认真讨论研究,一致认为:“该成果与国内外同类研究成果相比,总体达国际先进水平,其中部分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007年该项成果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在国际合作研究方面,近年来也取得可喜成果。目前与美国Sanit Louis University、Harvard University都有合作计划。2005年4月、2006年12月先后两次与美国Saint Louis University 的Timothy Kusky教授及北京大学李江海教授共同合作,联合开展了国际合作项目 “龙门山及其前陆盆地构造演化研究(40514032)”,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
荣誉及获奖情况:
1. 2002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评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2. 2003年荣获 四川省“十佳青年教师”称号
3. 2003年入选“四川省杰出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并获“四川省杰出青年基金”
4.2007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松辽盆地深层原型盆地恢复”(排名第一)
5. 1997地矿部科技成果四等奖“新疆库米什盆地朱罗系-第三系剖面测制与研究”(第一)
6.1999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川东石炭系深化勘探及新领域研究”(国家九五攻关)(第三)
7. 1997成都理工学院二等奖“新疆准噶尔盆地南缘地震“戴帽”剖面测制及综合研究”(第一)
8.1998成都理工学院一等奖“川东区域构造与石炭系天然气富集规律研究”(国家九五攻关)(第一)
9. 2005成都理工大学科研成果一等奖“松辽深层原型盆地恢复”(第一)
10. 2006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科技创新一等奖“龙门山构造带地质构造特征及对油气富集的控制作用研究” (第二)
11. 1998四川石油管理局科技进步一等奖“川东石炭系深化勘探及新领域研究” (第三)
12.2000西南油气田分公司科技创新三等奖“淮南地区重点构造圈闭识别与评价” (第二)
13.2001黒龙江省石油地质学会特别奖“松辽深层杜家围子叠合盆地的发现及其油气地质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