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合镇

1、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三合镇【区域概况】
位于四川江油市三合因地处三河交汇而得名。早在明代嘉靖年间就建立了三合场。1940年建立三合乡,1955年将槐秀乡归并三合乡。1992年将三合乡、石岭乡、建设北路街道办事处和三合街道办事处合并建立三合镇。
三合镇位于江油城区东部的涪江河畔,与市中心隔江相望。东靠贯山乡、新安镇、大堰乡,南接彰明镇,北及武都镇、双河镇,西临涪江,东依东山。地理坐标为东经104.5°31′—105°17',北纬31°32′—32°19′。幅员面积86平方公里,其中城镇面积10平方公里,辖23个行政村,6个社区委员会,162个村民小组。辖区内总人口13.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9.1万人,占总人口的65.9%。人口出生率为8‰,自然增长率为6‰。主要为汉族。
三合镇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6])
总人口
94215
男
47742
女
46473
家庭户户数
29302
家庭户总人口(总)
87193
家庭户男
44056
家庭户女
43137
0-14岁(总)
15683
0-14岁男
8212
0-14岁女
7471
15-64岁(总)
72892
15-64岁男
36517
15-64岁女
36375
65岁及以上(总)
5640
65岁及以上男
3013
65岁及以上女
2627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84125
【自然资源】
全镇地势北高南低,平均海拔550米,北部石岭片为浅丘地形,南部三合片属平原。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7℃,年降水量700—1200毫米,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土地主要为冲击潮土,土质肥沃,水利资源丰富。是江油商品农业的高产区。
【经济发展】
工业发展底蕴雄厚,投资领域广阔。 国家先后建立了川投长城(集团)特殊钢有限公司、江油发电厂、四川矿山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川西北石油矿区、江油棉纺厂等 10余家国有大中型企业,具有较强的工业基础和技术力量。截止 2005年,有集体、民营和非公有制企业 2266家,密布全境。2002年 12月 24日,江油市三合工业园区挂牌成立,规划面积 10平方公里,2003年启动开发 3.3平方公里。园区内有规模以上企业 10余家。2004年国家对开发区(园区)进行清理整顿,取消了江油市三合工业园区,但园区的基础设施条件已经具备,为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合镇党委、政府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工业兴镇,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经济发展的重点,引进人才,挖掘潜力,搞活经济。对乡镇企业进行全面改制,开始了第二次创业。在盘活、巩固提高原有企业发展能力的同时,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并积极招商引资。乡镇企业总产值建镇时为 53400元,到 2005年实现了17.73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 15.66亿元,工业销售收入16.46亿元、利润 2917万元、税金 3850万元。2005年底,有耕地面积30158亩,其中田 23256亩。三合片区水利灌溉主要依靠古老的六合堰引涪江水进行自流灌溉,石岭浅丘属武都引水灌区,部分采取机具提水浇灌。全镇粮食主要以水稻、小麦、玉米为主,油料作物以油菜、花生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有甘蔗、附子、生姜、蕃茄、海椒等。水果主要有桃、梨、柑桔、葡萄。养殖业主要以饲养优良母猪为主,辅之以鸡、鸭、鹅、兔等小家禽。建镇以来,加大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力度,努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现已初见成效。以江油市三旺仔猪有限公司为龙头的万头良种母猪生产基地已经建成,实现了年产 1.5万只仔猪的生产能力,销售网络覆盖全国各地。同时加强了百亩水果生产基地、千只以上养兔场、万只养鸡场和千只种鹅基地等建设,还对全镇范围内的“四荒”进行了租赁或承包。2005年粮食总产量 1.66万吨,农业总产值由建镇时的 4687万元增至 5.37亿元。2005年畜牧业总收入 6213.54万元,占农业总收入的 54%。劳务输出 13693人,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由建镇时 913元增至 3674元。经济的快速发展为财政收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财政收入由建镇时的 676万元增加到 2005年的 2120万元。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位居全省 200强、绵阳市 10强乡镇第7位。
境内有长钢、川矿、涪钢、江油车务段、江油棉纺厂等十几家省、 地、市属国有大中型企业,具有较强的工业基础和技术力量。目前,三合镇投资3000余万元新建江油火车站广场和60米宽的迎宾干道,干道与涪江二桥紧紧相连,干道两旁的300多亩土地;
【社会事业】
境内有大专院校1所,中学6所,小学31所,卫生院(室)40余个,文化娱乐设施功能齐全的大型场所3处,电视、广播信息覆盖全镇。
三合镇于2008年10月14日、17日两次召开辖区党组织负责人会议,传达中央、省、市有关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部署精神,进行广泛的思想发动,切实将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全市加快“两个推进”上来,努力提高学习质量、增强学习效果。一是召开好动员大会,进行思想发动;二是加强理论知识学习,搞好集中培训;三是围绕科学发展,深化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查找制约三合发展的瓶颈和问题;四是做好学习实践活动的督查和指导;五是全力推进灾后重建和各项具体工作,努力做到两手抓、两不误。[4]
【旅游景点】
境内北有高耸入云的狮子岩、罗汉洞,山上怪石嶙峋,荫翳蔽日,山中有洞,洞中有巨大的罗汉佛像。东有东禅寺,东山山崖石壁上至今还保存着东汉时期的古墓,具有很高的考古价值。西有始建于殷商时期的翠屏哪吒庙,山下涪江河畔的老坪坝就是传说中哪吒闹海的东海之地。翠屏山有许多古老而美丽的传说。东禅寺和 哪吒道观是国家批准的合法的宗教场所。
2、广东省江门市台山市三合镇
基本概况三合镇位于广东省台山市的西北部,全镇总面积250平方公里,总人口4.8万多人,海外华侨、港澳台同胞5.3万多人,下辖10个村(居)委会。
三合镇地理位置优越,距台城只有7公里,宽敞的台海公路贯穿三合路段长达15公里。陆路可直通国道和佛开高速、新台高速、沿海高速,15分钟车程可上高速公路,往广州、珠海仅一小时车程。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7])
总人口
42475
男
21027
女
21448
家庭户户数
11874
家庭户总人口(总)
41937
家庭户男
20611
家庭户女
21326
0-14岁(总)
9538
0-14岁男
4849
0-14岁女
4689
15-64岁(总)
27557
15-64岁男
13846
15-64岁女
13711
65岁及以上(总)
5380
65岁及以上男
2332
65岁及以上女
3048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41713
自然资源
地热资源丰富,远近闻名的温泉,水量大、水温高,水质晶莹通透,含30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山地资源丰富,全镇有山地面积13万亩,土地肥沃,大小“馒头山”遍布整个三个镇,对于发展现代化农业具有极大的开发潜力。
自然条件优越,三合镇地处亚热带,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土地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特色农业、林业和其他经济作物。
近年来,镇委镇府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重点抓好已成立的温泉旅游示范区、那金工业区的开发建设,按工业强镇、旅游旺镇、强镇富民的发展战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
温泉旅游示范区:规划面积为5平方公里,区内配套设施日臻完善。坐落在示范区内新的政府行政中心已落成,国税、工商、供水、供电等部门单位已在示范区进行办公,温泉旅游示范区已成为三合镇新的行政中心。以旅游、休闲、娱乐为主的投资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之中。温泉喜运来大酒店第二期已完工,第三期工作正在筹备之中;以牛栏闩水库为中心的绿谷植物观光园,区内环境优美,鸟语花香,绿树成荫;丰泽园高科养植有限公司经过近年的发展,已初具规模。
那金工业园:以台海公路为交通枢纽,交通极其便利,离台城仅9公里。规划面积4000亩,第一期“五通一平”400亩已完工,招商引资工作正在积极进行中,目前,三大项目已开始动工。
经过近几年来的发展,三合镇基础设施日渐完善,电力供应充足;全镇使用直拔世界各地的程控电话和移动电话;自来水供水管道覆盖三合、那金、温泉三地纵横20公里的自然村。三合镇的工业、农业、旅游业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一大批民营企业如雨后春笋,为三合镇的经济注入一股新生气息。
3、广西壮族自治区浦北县三合镇三合镇是1984年底从北通镇分出来的乡镇,位于浦北县城的西部,东与江城镇相邻,西与灵山县的新圩、佛子镇交界,南与北通镇毗邻,北与福旺镇接壤,相距县城19公里,全镇总面积88平方公里,辖三鸽村、太安村、桥头村、塘岸村、新村村、赵坪村、长安村、马头村、定更村9个村委会,1个居民小组,有159个生产队,5960户人,总人口32428人。
三合镇属丘陵地带,土壤肥沃,武利江纵贯南北,成为沿江两岸排灌的主要河道,有耕地面积15983亩,人均耕地0.54亩。三合镇的经济建设快速发展,尤其是农林牧渔全面发展,种植业以水稻、香蕉、荔枝、龙眼种植为主,盛产水稻、香蕉、荔枝、龙眼、甘蔗、柑橙、芒果、黄榄、甜竹笋、蔬菜、生猪、鸡鸭、鱼类等,2002年,全镇种植水稻12000亩,香蕉6693亩,荔枝25301亩,龙眼6810亩,柑橙610亩,芒果645亩,黄榄465亩,生产竹笋干1793担,生猪存栏量18460头,耕牛存栏量1970头,三鸟饲养358740羽,养鱼710亩,全镇林业用地5387.4公顷,其中有林面积5054.2公顷,以马尾松、湿地松、红椎、白椎、米椎、杉木等为主。
近年来,三合镇教育事业有了较大的发展。镇中心校2001至此2002年度均获县教育成绩优秀奖,2002年春季学期有8人考上县重点中学,其中中心小学王婷以207分获县初考第二名,中心校获钦州市初考教学质量先进单位,全镇2002年教师共撰写论文20多篇,其中获自治区奖12篇,市级奖8篇;镇中学2002年度获市"两基"工作先进单位,2003年中考三合中学葛晓华以总分585分夺取全县第一名、钦州市第五名,三合中学获县教学科研先进单位。
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2]总人口
29725
男
16669
女
13056
家庭户户数
6834
家庭户总人口(总)
29624
家庭户男
16593
家庭户女
13031
0-14岁(总)
9307
0-14岁男
5374
0-14岁女
3933
15-64岁(总)
18365
15-64岁男
10251
15-64岁女
8114
65岁及以上(总)
2053
65岁及以上男
1044
65岁及以上女
1009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29206
4、重庆市丰都县三合镇三合镇位于美丽的历史文化名城、三峡移民搬迁大县--丰都新县城,是一个新建的新兴移民重镇,是丰都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镇幅员面积78.1平方公里,辖13个行政村85个村民小组、10个社区居委122个居民小组,总人口106743多人(其中非农业人口80571人,农业人口26172人),城区面积4.04平方公里,全镇耕地面积23812.5亩,森林面积 24465亩,森林覆盖率达21%。
作为未来库区明珠的三合镇交通便利、生态环境优越、经济发展态势良好 ,三合镇肩负神圣的特殊使命、地处优越的独特区位、面临艰巨的发展重任,是一个正在崛起的新兴移民大镇。三合镇10余万人口中,各类移民占到80%,移民构成情况也较复杂,有农村移民、占地移民、旧县城南迁居民、关破企业职工、购房进城移民等。农村移民涉及9个村32个社,淹没房屋5.4万平方米。共完成农村移民安置2727人,复建房屋20.44万平方米;生产安置1445人,基本属就地后靠,以农安置为主,人均耕地面积达到人平0.5亩以上。目前二、三、四期移民生产和生活安置已全部完成。占地移民安置涉及新县城3.34平方公里范围内5个村23个社,共拆迁房屋面积14万平方米,复建房屋面积50.7万平方米;实施生活安置5787人,其中自购房安置2120人、自建房安置2735人、统建房安置932人;实施生产安置5172人,其中货币安置、自谋职业4494人,储蓄式养老保险安置681人。该镇在完成了移民“搬得出”任务后,把移民安稳致富便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根据我们对全镇占地移民、纯居民、关破企业移民(简称“三类对象”)的就业、生活等情况的调查,全镇“三类”对象达到1.2万户35622人,占县城总户数和总人口的49%和42%(纯居民5140户17738人,占地移民2848户5787人,关破企业下岗职工4318人),其中贫困人口占到5499人,特困人口601人;“三类”对象中适龄就业人口20060人,其中就业的仅有8307人。“三类”对象移民普遍存在文化偏低、技能单一,观念守旧、缺乏与时俱进的思想和能力,加之经济发展还比较滞后,暂时还无法给移民提供足够的就业岗位,我们面临的移民安稳致富任务艰巨而繁重。艰巨的任务,就是神圣的使命。全镇一班人从讲政治、顾大局和维护三合整体形象的高度出发,负重拼搏,加压驱动,切实绷紧每一根神经,自始至终把移民安稳致富工作作为全镇的全局和大事来抓。
5、贵州省仁怀市三合镇【三合镇概况】:三合镇地处怀北边陲,东与大坝镇和火石岗乡交界,南与合马镇、二合镇接壤,西与沙滩乡相连,北与习水县二朗乡毗邻,距仁怀市政府所在地59公里。全镇地域面积86平方公里,人口密度444人/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4872亩,其中田10405亩,土12795亩,人均耕地面积0.61亩;全镇辖9个行政村,一个社区,120个村民组,总人口39847人,总户数8421户,农业人口37199人。境内居住汉、苗两个民族。气候类型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5.6℃,年平均无霜期长达314天,年平均降雨量达940.5mm,平均海拔高度820米,为中、低山地貌。
【农业生产】:境内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棉花、有机高粱、有机小麦、油菜、无公害蔬菜、甘蔗、花生、西瓜、柑橘;粮食播种面积23200亩,粮食总产量达16269吨,其中水稻产量2785吨、玉米产量4937吨、有机高粱1000吨、有机小麦4410吨。
【畜牧养殖业】:全镇现有大牲畜存栏8586头,生猪存栏40372头,肥猪年出栏25180头,仔猪销售16000头,主要品种有:长白、杜洛克、约克;
【基础设施建设】:三合镇扼仁赤习交通之要冲,交通十分发达;现全面完成通村通组公路建设,交通网络遍布十个村(居);全镇基本实现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话。小城镇建设蓬勃兴起,投资200万元建设的移民搬迁工程已全面竣工;融资300万元的商贸街建设已完成前期准备工作。
【矿产资源】: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炭、硫铁矿;现已探明煤炭储量在1000万吨以上,储量丰富、埋藏浅、易开采,现拟开采的新农村垭口坝、红旗村坝上、亭子坝村河建、安居村丛音寺四个点是商家投资开发的首选之地。硫铁矿探明储量在30万吨以上,主要分布在红旗村坝上。
【旅游资源】:三合镇境内自然资源丰富,旅游资源开发前景广阔,主要有距集镇1.5公里的白泥洞,该洞属天然溶洞,洞内石笋、石钟乳随处可见,造型各异,并有暗河通过,置身洞中,如入仙境,令人流连忘返。距集镇1公里的落水孔水库,屯水于两山之间,水面宽阔,碧波荡漾,库区树木葱郁,景色秀美,既可信步闲游,也可泛舟垂钓,不失为休闲的好去处。
【商业贸易】:作为怀北重镇,三合镇素有怀北门户之称,是通往习水、赤水、川南的重要门户,是怀北最大的商贸集散地,年吞吐量在6950吨以上,年贸易额6000万元。
【文教卫生】:三合镇立足于“科教兴镇”战略目标,在加大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优化教书育人环境,使全镇教育事业持续、快速发展;全镇现有中小学教师335人,完中一间,中心小学4间,村小12间。医疗卫生方面,继续加大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公共卫生体制改革,大力整顿和规范医疗卫生秩序,突发性卫生事件处理力度得到加强全镇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特色产业】:立足镇情,挖掘潜力,不断加大结构调整力度,三合镇初步形成了优质有机高粱生产、外二元优良仔猪繁殖和劳务输出三大特色产业:高梁年产量达1000吨,仔猪年销售量16000头,劳务输出人员年平均8000人,劳务收入6000万元,2003年被遵义市定为劳务输出基地镇。
6、重庆市璧山县三合镇三合镇位于璧山县最南端,距县城38公里,南接江津,西连永川,幅员面积35.98平方公里,西为低山,东为深丘,梅江河横贯全镇。全镇辖7个行政村,1个社区,总人口16901人。镇政府驻平安社区。
三合镇基础设施完善,已具小城镇规模。境内有公路240多公里,形成了三合至丁家、马坊、广普、江津四条主干道和辐射各村社的交通道路网,交通十分便利。
三合镇多山,植被保护良好,森林覆盖率高。镇域内四季气候宜人,雨量充足。有色矿石—高岭土,储量丰富,是极佳的建筑装饰原材料,远销重庆、贵州等地。梅江河横贯全镇,蜿蜒流淌,水质清澈(是饮用水源),两岸风景秀丽,鸟语花香。流域内的二郎滩、鹅公嘴、大佛寺、雷神庙等自然景观景色怡人;二连山一带海拔较高,长期云雾环绕,景色壮观,极具旅游开发价值。
素有“水果之乡”美誉的三合镇盛产水蜜桃、早熟优质伏淡季水果黄花梨以及脐橙、血橙、新生1号等优质柑桔,四季花果不断。勤劳能干、开拓进取的三合人紧紧抓住统筹城乡发展和“一小时经济圈”建设的历史机遇,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大力发展种植、养殖业,走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之路,实施富民工程。全镇现已种植柑桔、桃、梨等水果5300余亩,花椒3150亩。实施的万亩优质无公害茶叶基地建设,2003年被纳入全县农业重点发展项目。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与重庆茶研所合作已在二郎、双河、天星等村种植“福鼎大白2号”、“311系列”、福选9号等优质茶6500余亩,已全部投产,年产干茶800吨,仅此一项农民就可收入300余万元。位于镇内的三业茶叶有限公司生产的绿爽牌“璧玉毛峰”、“璧玉翠芽”、“璧玉秀芽”,由于品质优良,获得茶叶进出口自由权,2007年被评为重庆市名牌农产品,“绿爽”牌系列产品达到国家无公害农产品标准,该公司连续4年被评为全县“十强农业龙头企业”。引进重庆东渝兔业有限公司大力发展肉兔、肉鸡等养殖业。通过努力探索,走出了一条依靠农业特色产业、依靠优化产业结构富民强镇之路。
7、重庆市开县三合镇位于映阳河畔的三合镇,清末在映阳、黄金、鱼鳅三溪河汇合处建场故名“三合”。距开县县城32公里,地处江里浅丘区域,由原三合乡、白水乡组合而成。全镇辖红岗、白乳、双池、当阳、千丘、中峰、三家、牌楼、八庙、卧龙、东升、永农、白水、子坪、镇川、凤顶、烽火、枣坪、袁坪、大寨村20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270个社,总人口28873人,其中农业人口28689人,幅员面积47.2平方公里,耕地21372.6亩。1999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3937.97万元,粮食总产量达11728吨,财政收入1002287元,农民人均产粮408公斤,人均纯收入997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镇人民解放民想,更新观念,实事求是,根据本镇实际情况,在全镇干群中开展了“艰苦创业”、“脱贫致富奔小康”活动,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和农村先进实用技术,双杂种子的应用率已达100%,水稻旱育秧、抛秧、玉米肥求育苗等技术的推广应用已广为群众接受。大力发展竹业和蚕桑生产,被誉为“竹席之乡”和“蚕桑基地”,年产竹席可达20万张,远销东南沿海及上海等地;最高年养蚕3500张,年产蚕70000公斤,产值210万元。
为改变恶劣的生产条件,镇党委、政府组织群众自出劳力,自筹资金,改田改土,栽草种树,实施综合治理,从八九年到九三年,连续几年受到了国家农业部、四川省委的表彰。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以整治三汇水库来水堰为龙头,全镇修防渠堰4条,长4.6公里,整治渠道47条,长44.2公里,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实现农业丰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改善群众的生活,实现两个“告别”,全镇干群实干、苦干加巧干,修筑公路18条,长110公里,基本上告别了扁担;在几个百日战役中,采取户、联户办、社、村、联片办等多种形式大兴人饮工程,兴修蓄水池200口,广大群众吃上了清洁卫生的自来水,基本上实现了告别水根的目标。
基础建设不断得到加强,小城镇建设朝着“交通方便、功能齐全、设施配套、环境优美、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具有特色”的方针推进,硬化了映阳街、玉龙街、卧龙街、东升街,修建了农机、农技、企业、广播电视大楼,建起了邮政局、电讯局、美化了玉龙街,安装了路灯,全镇已有10个村通了电话。教育、卫生的设入不断加大,截止99年底,已对教育投入800万元,兴建了三合初中的教学楼、礼堂、实验室,修建了镇小的教学楼、办公大楼、实验室、教育宿舍,修建了白水小学教学楼、厨房等配套设施,迁建了卫生院,购买了B超等设施,加大了卫生执法力度,整顿和规范了药品流通秩序,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得到了有效保障。广播电视得到了快速发展,有线电视已达2600户,覆盖18个村,70%的社,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8、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三合镇三合镇是三都水族自治县政治、经济、文化、物资集散中心,位于三都县中北部,地处东经107°49′01″━━107°57′31″,北纬25°52′19″━━26°05′00″之间,东邻拉揽乡、打鱼乡,南抵水龙乡,西与大河镇、交梨乡接壤,北靠黔东南丹寨县。1991年撤并建后由三合区、城关镇、苗龙乡、尧麓乡、三合乡共三乡一区一镇合并而成。 全镇东西长14.5公里,南北宽23.3公里,国土总面积157.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306亩,其中:田:10860.8亩,土:3445.2亩。全镇辖22个行政村,4个社区居民委员会,162个村(居)民小组,截止2006年底,全镇总人口3.7万人,农业人口2.4万人,占总人口的65%;少数民族3.4万人,占总人口的91%,其中:水族占50%,苗族占31%,布依族占11%,其它占8%。
2007年全镇工农业生产总值完成21900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27142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17280万元,财政总收入1099.16万元,粮食产量达7870吨,农民人均纯收入2554元。
三合镇地处都柳江中上流,镇属中亚带湿润季风气候,受东南季风影响强烈,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平均温度18.1℃,无霜期长330天,年降雨量1380mm,森林覆盖率为48.72%。境内属中低山、低山河谷盆地,周围群山环绕,中间为小盆地地形,东部为中低山,山峦重迭,极小成片坝子,海拔在700-910米之间。西部为低山,海拔450-600米之间,境内最高海拔在东部排偷村党相坡海拔1365米,最低海拔在三合村都柳江出水口海拔385米。
三合镇土壤具有明显的地带性和垂直分布的特点,适宜种植业的发展。农业经济确立以城郊农业为主,多种作物并存的格局。近年来已形成大蒜、番茄、早玉米、茄子等无公害早熟蔬菜蔬菜基地,成为县城居民日常蔬菜的主要供应地。经济作物以甜茶、杨梅、柑桔、碰柑、脐橙和葡萄为主,其中甜茶远销日本、美国、台湾、香港等国和地区,成为全县唯一创外汇产业,享誉国内外。
三合镇交通便利,地处全县中心,西北到东南方向321国道连接都匀、三都和榕江,西南方向连接独山、荔波等地。自然资源丰富,已发现并储量较大的有黄金、重晶石、锑硫、铅锌、硫铁矿、煤等矿产。境内有神奇莫测、玄机难解的石头下蛋,有集水族祭祖、饮食、民族风情表演等民俗民风为一体的牛场巴茅水族端节民族旅游村寨。[1]
9、青海省平安县三合镇三合镇位于平安县县境西南部,距县府驻地16千米。人口0.8万,以汉族为主,还有藏族、回族等。总面积74.5平方千米。辖张其寨、骆驼堡、东村、西村、冰岭山、新庄、三合、条岭、索尔干9个村委会。1949年沿旧制设高强乡,1953年改为三合乡,1958年成立红星公社(后改三合公社),1960年划归西宁市,1962年复归湟中县,1978年划归平安县,1984年改称三合乡。2001年3月19日,青海省人民政府青政函[2001]20号文批复:撤销三合乡,设立三合镇。
10、四川省简阳市三合镇三合镇位于简城23公里,面积43.5平方公里,所辖13个村,135个社,6743户,党支部19个,党员816人,全镇有耕地面积有31152亩,人均1.35亩,其中田7306亩,常年外出务工达6200余人,乡镇以建筑建材,农产品加工为主。
三合镇立足镇情,发挥优势,在全力打造辣椒配送基地,做大做强辣椒产业上狠下功夫,使辣椒产业不断壮大,有力推动了该镇农村经济发展。
三合镇拥有多年种植辣椒的习惯和经验,镇党委、政府看准了这一地方特色产业在镇域经济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围绕辣椒谋划老百姓增收致富之路,确立了“做大做强辣椒产业”的思路。该镇通过广泛宣传发动,抓好技术培训和示范带动建设,抓好营销等关键环节,进一步加大品种改良力度,扩大种植面积,促进辣椒产业提质增效。同时,还加大与龙头企业的联系,合作建基地、实行订单种植。仅去年,三合镇无公害辣椒种植面积就达8800多亩,实现年产值3000多万元,辣椒为该镇农民人均增收600元,农民种植积极性得到提高。
笔者从三合镇党委书记谢启银口中得知:今年,三合镇还将扩大种植面积,进一步做大做强辣椒产业重点打造辣椒特色基地,面积力争达到1万亩,农民仅这一项要实现人平增收650元,让群众通过种植辣椒实现致富。
11、湖北省应城市三合镇三合镇镇政府驻三合,人口37708人,面积81.1平方千米。辖1个居委会、32个村委会:三合、华李、鲁台、高楼、天井、土门、对面、双墩、宜和、朝阳、八彭、么井、三结、月池、六份、李榨、魏大、西头、陈垸、刘胡、毛冲、徐刘、徐周、余张、土黄、周杨、伍山、两河、张王、双桥、高徐、徐墩、唐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