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三参
《华严经》〈入法界品〉末会中,善财童子曾参访五十三位善知识,故谓五十三参。依〈入法界品〉所载,善财遍历一百一十城,参访五十五位善知识;此处称之为‘五十三参’,主因系善财曾两度听闻文殊菩萨说法,又于同一时间、地点请教德生童子、有德童女同一法门,故一般作‘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此外,旧译《华严经》中,原先所列善知识仅四十六位,即缺天主光天女(第四十三位)以下九人,直到唐代,法藏等奉敕与日照三藏所传梵本相对校,才加以补足;智俨《华严孔目章》卷四仅列四十六位善知识,即依据补译前的经典所述。
五十三参,又比喻虚心求教,不辞辛苦。《华严经·入法界品》说:善财童子最初从文殊菩萨处发菩提心,次第南行,先后向菩萨、佛母、比丘、比丘尼、优婆塞、天神、地神、主夜神、王者、城主、长者、居士、童子、天女、童女、外道、婆罗门等五十三位善知识参访请教,并依教奉行,终于获证善果。这个故事在民间流传甚广,善财童子因此成为佛教虚心求法,广学多闻的典范。如明·高濂《玉簪记·闹会》:“这壁厢是什么菩萨?这是五十三参形容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