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负子虫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23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大负子虫(Sphaerodema rustica Fabricius)

半翅目田鳖科,水栖昆虫,体长约14至17公釐,身体圆而扁平,前脚特化为捕捉脚,利于捕捉其他小型动物,後脚则特化为游泳脚善于游水。在水田等静水区域常见,雄虫在交尾后会背负由雌虫产下的卵粒,直到幼虫孵化后才会脱落,因而被称为负子虫。

外观特征:

体长14~17mm。体型扁椭圆形;前脚为镰刀状捕捉脚,後脚为具有毛列的游泳脚。

生态习性:

本种是水田、池塘静水环境常见的水栖椿象,靠捕食微小水栖动物维生。雌雄交尾後,雌虫会将卵产在雄虫背上,直到若虫孵化後卵壳才脱落,因此叫「负子虫」。

若虫期共有五龄,在温度为28、23℃及18℃,光照为12L:12D之恒温中,温度越低卵期越长;若虫期供以热带家蚊(Culex pipiens auienaurfasciatus Say)幼虫及大肚鱼(Gambusia affinis Baird and Givard),则发育日数随温降低而延长。成长性比率为1:1.1。

大负子虫每年约发生三~四代,活动盛期为3月上旬至10下旬。10月下旬水稻收获后,以成虫在收割后的遗珠或田埂土缝间越冬。性不活动期(sexual quiescent period)为10月下旬至翌年的2月下旬。经由雄虫孵育行为,卵的孵化率可达97.63﹪。若缺乏雄虫的孵育行为则卵将无法孵化或干燥死亡。在28℃时,成虫平均寿命为169天,18℃时,则为322.6天。产卵量方面,雌虫一生的总产卵数,在28℃下,每只雌虫平均为412粒。本研究并详细描述此虫各期之外部形态、重要特征、生活史及若虫之孵化行为。

大多数的动物都是由雌性负责照顾幼儿或孵卵之责任,仅有少数几种是由雄性所负责的。在昆虫当中就有一种尽责的好父亲,雌虫交尾后就将卵产于雄虫的背上,雄虫背负背上的卵后,就是个尽责的好父亲,它不时会爬出水面让卵能够呼吸,碰到危险时会赶紧躲到水里。一直到若虫孵化,整个卵壳脱落后,才结束背负卵,照顾卵的责任。体长14~17mm,扁椭圆形,前脚为如螳螂般镰刀状的捕捉足,后脚具有毛列,可帮助游泳。大多栖息于水田、池塘等。

动物明细

科名代号:

4121004

种名代号:

09536

中名:

大负子虫

英名:

Water bug

学名:

Sphaerodema rustica

科名:

田虌科

科名-英目名:

Belostomatidae

目名:

半翅目

目名-英:

HEMIPTERA

科名排序:

4121000

微栖地:

水表层、水底层、空中(飞行)

台湾分布状况:

平地至低海拔

分类编号(第8类):

8

成体主要食物:

水生小动物

成体主要食物-英:

carnivore

成体食性:

肉食性

幼体食性:

肉食性

幼体主要食物:

水生小动物

习性-英:

alone, nocturnal, day and night alone, nocturnal, day and night

习性:

单独,日、夜行性 单独,日、夜行性

繁殖月份(求偶期):

123456789OND

参考文献:

张永仁1998 张永仁1998

栖地类型:

淡水区 淡水区

形态特征:

体长1.4-1.7cm,体型扁椭圆; 前脚为廉刀状补捉脚,後脚为具毛列之游泳脚 体长1.4-1.7cm,体型扁椭圆;前脚为廉刀状补捉脚,后脚为具毛列之游泳脚

评注:

生活在静水或溪流缓流水面上 生活在静水或溪流缓流水面上

备注:

水田池塘常见的水栖桩象 水田池塘常见的水栖桩象

标本:

0

相片:

大负子虫

丰度台湾:

偶而可见

丰度阳明山

偶而可见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