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子屋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23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寺子屋是日本江户时代(1600~1868)寺院所设的私塾,又作寺或寺小屋。

寺子屋发源于室町时代后期(15世纪),是寺院开办的主要以庶民子弟为对象的初等教育机构。当时,寺院已经开始实行一定的世俗教育,许多武士家庭和少数庶民家庭把子弟送到寺院。到了江户时代,武士子弟纷纷前往学者的私塾和幕府或藩设立的学校就学,只有庶民子弟仍在寺院学习。因当时的大寺院主要致力于培养僧侣,实施这种世俗教育的一般是一些小寺院。随着庶民教育要求的不断提高,就学儿童大量增加,小寺院已经难以全部容纳。为此,一些武士、浪人、神官、医生和有能力的庶民等开设了实施初等教育的民间教育机构,这些民间教育机构也被称为即寺子屋。

在享保以前,寺子屋并不多,但到文化、文政以后,寺子屋有了大幅增加,仅在文化到庆应年间设立的就有近万所,其设备逐步得到完整,数量亦不断增加,遍布于都市、乡村的各个角落。其教学内容系以阅读、书写、珠算为主,强调封建伦理。明治五年(1872),日本颁布《学制》,各地纷纷设立小学,寺子屋遂逐渐消失。

寺子屋的产生和发展为教育向庶民阶层普及,提高他们的文化和道德修养水平做出了重要贡献,为明治时代普及初等义务教育提供了基础条件。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