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御地带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23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是集团军、军或师组织防御时所占领的阵地,指防御前沿至后方和左右分界线之间的地域。出现于 19世纪初,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成为防御体系设置的重要形式。通常依据敌情、任务、地形和作战编成等情况确定。分为第一防御地带和第二防御地带,有时还包括第三防御地带,以及掩护或保障地带、火制地带、障碍物地带等。第一防御地带一般为主要防御地带。每道防御地带可划分和构筑两三道防御阵地和中间阵地、斜切阵地、侧方阵地、反坦克阵地、诸兵种预备队阵地、后方阵地,以及反突击或反冲击展开地区等。苏军在卫国战争时期,其防御地带:集团军宽度为40千米----60千米,纵深为 30千米----40千米 ;师宽度为6千米----10千米,纵深为4千米----6千米。美军在现代条件下,其防御地带:军宽度为80千米----120千米,纵深为150千米----200千米;师宽度为 30千米----60千米,纵深为 50千米----70千米。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