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痣珈蟌

白痣珈蟌
Matrona basilaris
分类:
珈蟌科/蜻蛉目
外观特征:
(珈蟌科) 腹部长53-56mm,台湾豆娘中体型最大的。分布相当广,飞行能力在豆娘中属恔恔者的。头、胸、腹都是鲜艳的墨绿色,具有金属光泽。生活于清澈的溪流环境。本种是台湾豆娘中体型最大者。雄虫胸部、腹部金绿色;翅膀蓝色具光泽。雌虫胸部墨绿色;腹部黑褐色;翅膀黑褐色稍具光泽。
生态习性:
成虫出现于4至12月,生活在海拔1500公尺以下的清澈小溪环境。
白痣珈蟌这个名字是以雌蟌来命名的,只有雌蟌的翅上有白色的翅痣,所以要分辨雌雄是非常容易的。再者,雌蟌的身体金属光泽较没有雄蟌那麼闪耀明显.仔细看雌蟌翅膀上的白色翅痣。 雄蟌身体的金属光泽较为闪耀明显。
白痣珈蟌的警戒心很高,虽然会待在人类附近,但是总是以正面面对,以便随时发生状况时可以应变。
白痣珈蟌是台湾各类豆娘中体型最大的一种,腹部长约五.五公分,身体呈现具有金属光泽的绿色或墨绿色。白痣珈蟌的雌雄外观明显不同:成熟的雄虫翅膀呈现具有光泽的蓝紫色,没有白色的翅痣;雌虫翅膀呈黑褐色,具有明显的白色翅痣。白痣珈蟌的成虫出现在四到十二月间,夏季最常见;习惯栖息在海拔一千五百公尺以下的山区,森林旁的溪流、山沟、瀑布下方的水潭等清澈的流水环境中,很容易发现它们缓慢轻飘的身影。
豆娘和蜻蜓算是近亲,在生态习性上大同小异。虽然豆娘的体型较纤弱、飞行速度较慢,但是它们同样擅长捕食空中的小飞虫。白痣珈蟌也不例外,雄虫经常在栖地水域旁的植物丛间栖息守候或起飞觅食,遇到其他同种雄虫,一样常相互追逐争战。所有的豆娘都不会用点水的方式产卵,白痣珈蟌雌虫习惯在清澈流水边的石块或不流动的杂物或植物上停下,然後将腹部弯入水中,并将卵粒产附在青苔、杂物上,而它们的稚虫便生活在这些清澈的流水环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