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店镇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23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邵店镇

一、基本情况邵店镇位于苏北平原北端的新沂、沭阳、宿豫三市县交界处,面隔新沂河与宿豫县侍领镇相望,东和沭阳县颜集镇为邻,西、北分别与新店镇、王庄镇、时集镇接壤,东西宽约8.5公里,南北长约7.5公里,镇域面积58平方公里,全镇共有14个行政村,113个村民小组,72个自然村庄,近4万口人。该镇农林牧副渔业发展迅速,形成“2万亩板栗、1万亩花卉、1万亩蚕桑、1万亩蔬菜”的“2111”种植结构新格局,被称为“中国平原板栗第一镇”。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中,被评为“全国计划生育先进集体”、“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单位”、“省社会主义建设先进集体”、“省拥军优属先进单位”、“省群众文化先进乡镇”等称号。

二、悠久的历史文化邵店乃千年古镇,人杰地灵,人文荟萃。据沭阳、宿迁等史料记载,相传为伍子胥故里、虞姬族人出生地,镇区老大街北的圣寿寺为宿迁八大寺庙之一,相传为唐初窦建德所建,宋徽宗曾为庙宇题字并赠送袈裟予主持僧。清朝广东大浦、绕平知县叶秀岐在叶海建有三院九井。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邵店是革命老区这里的人民为正义而斗争。建国后,人民积极投入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近年来,各业取得长足发展,使邵店一日千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邵店的文化工作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从民国时的票友剧团到解放后的业余吕剧团、业余柳琴剧团、文艺宣传队等文艺团体,以及该镇的书画、摄影、剪纸、扎彩、民歌、舞蹈等方面,都是历史发展的见证,更是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在饮食文化方面,餐饮、糕点为邵店的一大特色。早在明、清时期邵店奉食就出了名,商旅每天总要品尝邵店奉食。建国前的“福信和”奉食店为代表的邵店果品糕点一直生意兴隆。邵店的“潮牌”香脆可口。邵店“油条”个大松香酥脆,每逢集日大街小巷的辣汤、丸子、大饼等面点小吃应有尽有。

三、丰富的矿产资源,具有特色的相关产业及经济发展亮点

1.矿产资源。

邵店镇黄沙资源丰富,属清水沙。储藏与分布主要在沭河,西从邵西村东至陈堰村的沂沭两河交汇处,长约10公里的行洪道上,总储量约3亿吨。

2.相关产业

由于黄沙资源丰富且质量优良,带动了全镇建材业、建筑业的发展。在建材业上,尤以砖瓦、水泥制品搞得红火。该镇生产的红砖、楼板、平台板、水泥檩条棒、大梁、空心砖等,产品在新沂、宿豫、沭阳等县市十分畅销。在建筑业上,该镇曾于九十年代初被徐州市政府命名为“建筑之乡”。由该镇承建的新疆154医院门诊楼、张家港大桥、南通港主体工程、上海高架桥、太仓美孚码头多项工程,先后被评为局优、部优工程。

3.经济发展亮点

(1)农业上,已建成四个产业带:即2万亩板栗生产产业带、1万亩花卉产业带、1万亩蚕桑产业带。

(2)工业上,已实现产加销“三个一条龙”,即蚕桑栽植——缫丝——丝织——印染——服装加工一条龙;板栗生产——机械脱壳——冷藏——加工一条龙;板材加工——家具制作——装饰装潢一条龙。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