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蛇灯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23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洋蛇灯源于元末明初的一个传说故事。肥东县解集乡大邵村村风淳厚,民风纯朴。600多年前, 邵姓婆媳为避乱兵,躲在一山洞栖息。不巧正好遇到元兵溃散,也到山洞藏身,见婆媳二人,欲图不轨,这时,山风大作,雷电交加,暴雨倾盆,一条数丈长的白蟒飞下山崖,口吐蛇珠,直逼元兵,元兵惊散逃遁。婆媳得救,相安无事。3月后媳妇生下一子,取名“思明”。当邵思明至18岁时,母亲告知其事,邵思明知恩图报,发动全村扎洋蛇灯玩耍,纪念这一逢凶化吉的日子。

蛇身用竹篾扎成鳞状,外蒙白布,不绘鳞,蜡烛插在一个圆形的上下垂直能转的直径上。不论侧旋,还是翻滚,烛心始终朝上,蛇珠亦能上烛转动。

出灯时,前面4对牌灯,一对写风调雨顺,一对写国泰民安;一对写洋蛇灯的来历,一对写灯艺简介,牌灯后有两个“三眼铳”,装置火药,以炮助威 。后面紧跟20管笛子,2个大抬鼓。

头出,音乐鼓点平缓。尾出,音乐鼓点轻快,流畅。头尾双出,音乐节奏急促铿锵亢奋,给人以超乎寻常、振奋人心之感。

舞蛇时队员们齐心协力,上下翻腾,大有金蛇狂舞之感,盘起的宝塔有6米高,洋蛇腹内,烛光闪烁。

仪式结束时,在洋蛇离村大约一里处,用三眼铳鸣炮迎接,邵姓人家,张灯结彩,给蛇神洗尘。

洋蛇灯每18年玩一次,每次增加一节(1.6米),现洋蛇灯长度已达104米。扎灯技巧精湛,表现形式独特,在我国众多舞龙灯中十分稀有。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