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坛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24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菊坛

【词语】:菊坛

【注音】:jú tán

【释义】:指戏曲界;梨园(多指京剧界)

【菊坛”的由来】

“菊部”(菊坛)泛指梨园行。传说宋高宗时内宫有菊夫人,善歌舞,精音律,宫中称为“菊部头”,“菊部”之称源出于此。

宋代时将宫廷内歌舞伎的班首称做“菊部头”。很多学者和戏剧家也习惯把戏曲界雅呼为“菊坛”,如丁秉燧先生著述的《菊坛旧闻录》、刘东升所著《菊部赏花记》等都是关于梨园记事的作品;1921年易俗社赴武汉演出,时报界评价演员刘箴俗时说到:“有过人之才,欧梅之风,将来菊部争胜,梨园杰出,合欧阳予倩、梅兰芳鼎足而立,有厚望焉”。“菊坛”的意思由此可窥。

【“梨园”的由来】

唐开元二年(公元714年)以来,唐明皇李隆基极力倡导歌舞、戏剧活动。当然,那时的歌舞绝不是现代的京剧,但是歌也好舞也好,必须要有旋律和节奏,宫廷娱乐就要有精彩的节目,到什么地方排练节目呢?

当时唐朝离宫深苑有个广植梨树的果木园,皇帝就选中了这个地方作为活动场所。李隆基是个很高明的音乐家,他精通音律,懂得八音,还首创了用“羯鼓”,也就是现在的京剧“单皮鼓”,指挥文武场面。李隆基精选歌舞伎、乐工数百名,在梨园培训演员,指导歌舞排练,可以说他既是当时的音乐家、指挥家,又是一位出色的导演。京剧用羯鼓指挥调度文武场面,就是从唐代沿袭而来的,所以京剧界就把自己从事的行业称为“梨园行”,人们也把京剧界称为“梨园界”。

【相关书籍】

【作者】:丁秉燧著

【出版社】:中国戏剧出版社类别:艺术

【出版时间】:1995-10-01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