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苞疹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24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带状疱疹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初次感染表现为水痘,常见于儿童。以后病毒可长期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中,当机体抵抗力下降,免疫功能减弱或一些诱发因素的作用下,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可再度活动,生长繁殖,沿周围神经而波及皮肤,出现皮疹,即带状疱疹,以中老年人多见。患带状疱疹后患者一般可获得对该病毒的终生免疫。

诊断要点

一、皮疹特点:基本损害为群体的水疱,粟粒至绿豆大小,有的中央可有脐窝,水疱在红斑的基础上出现。疱内容物清凉,严重时可呈血性,水疱彼此融合,可发生坏死溃疡。皮疹的单侧分布为该病的又一特点,可见数堆水疱沿周围神经支配的皮肤节段呈带状分布。

二、自觉疼痛,往往年龄愈大疼痛为著名,有时疼痛可剧烈难忍。疼痛可发生在皮疹出现前,表现为患处皮肤感觉过敏,轻触之就诱发疼痛。疼痛也常持续至皮疹完全消退后,有时可持续数月之久。

三、本病有自限性,病程一般为半个月左右,水疱可自行干涸,结痂,愈后遗留少许色素沉着,除非发生坏死溃疡,一般不留疤痕。

四、患者以中老年居多。好发于长期服用类固醇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者。

治疗

一、抗病毒药物。

二、止痛药物

三、类固醇

四、外用治疗:抗菌素软膏

五、物理治疗:紫外线照射等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