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髻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24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高髻
唐朝妇女的扇形高髻

古代妇女发式,又称“峨髻”,是相对指髻式高耸的称谓。《后汉书·马援传》:“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至唐代,高髻极为流行,式样众多。如万楚诗“插花向高髻”;李贺诗“峨髻愁暮云”,卢微君诗“城中皆一尺,非妾髻鬟高”;元微之《李娃行》:“髻鬟峨峨高一尺”;欧阳詹诗“高髻若黄鹂”。对髻式的高度、形状作了描述。孙帆《唐代妇女的服装与化妆》(《文物》1984年5期)认为:“初唐式高髻缠得较紧,矗立在头顶上,其状如图左;盛唐时,出现所谓蝉鬓,发髻立在头顶,是盛唐式高髻,如图中;中晚唐高髯,如白居易诗所谓‘时吐高梳髻’,其状如图右”。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