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全息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24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近场声全息(Nearfield acoustic holography,简称NAH),是J.D.Maynard 和E.G.Williams等人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提出,主要用于噪声源的识别、声场的可视化等方面。其基本原理是在紧靠被测声源物体表面的测量面上记录全息数据,然后通过空间声场变换算法重构三维空间空间声场。

NAH空间变换算法有二维Fourier变换法、边界元法(BEM)、Helmholtz最小二乘法(HELS)等;全息面复声压的测量分为基于声压法和基于声强法两种。基于声压测量的全息复声压测量方法有快照法(SnapshotMethod)、逐点扫描法(Single-Scanning Microphone Method)等。上世纪80年代末,Loyan和Pascal等提出了基于声强测量的平面宽带声全息技术,即BAHIM(Broadband Acoustic Holography based on Intensity Mearsurement)。

目前国内研究近场声全息的学者主要有哈尔滨工程大学何祚镛等、合肥工业大学陈心昭等、

西北工业大学陈克安等、还有上海交大和其他高校的学者。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