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禅
“狂禅”一词在晚明及以后尤其在清代,屡屡被提起,它包含两层含义:其一是指唐宋以来的五家禅,其二是指晚明思想界的一股思想潮流。综合考察,狂禅使用最多的是用来指称晚明思想界所出现的一种独特的思想潮流,它突破了程朱理学所要求的思想和社会规范,对晚明及以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股思想潮流的主要特征是以禅证儒,以儒入禅。
据说,禅宗大德中确有呵佛骂祖、烧佛经、劈佛像的狂禅僧,但是:
1、前提:已经开悟,证得空性。(如果未开悟,未证空性,则罪过无量。)
2、目的:为使学禅人破执着。(不是为狂而狂,不是卖弄,不是自命不凡)
3、频率:往往只是一次,并非总是这样。(破执目的达到后,他们照样尊敬佛经、礼拜佛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