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岩画
中国岩画分为南北两个系统。南系除广西左江流域,还有四川、云南、贵州、福建等地。南系岩画大都以红色涂绘,颜料是以赤铁矿粉调合牛血等而成的。制作年代在战国至东汉期间。北系以阴山、黑山、阿尔泰山等为主,绵延数千里,气势宏阔。北系岩画大都是刻制的,刻制又包括磨制、敲凿与线刻。制作时间的跨度很大,最早的可能在新石器时代,最晚的在元代。在黑龙江、内蒙古阴山山脉、贺兰山北部乌兰察布高原等地是北系岩画集中的地区。北方岩画多表现狩猎、游牧、战争、舞蹈等,图形有穹庐、毡帐、车轮、车辆等器物,还有天神、地祗、祖先、日月星辰、原始数码以及手印、足印、动物蹄印等。贺兰山的岩画,形象古怪,面目各异。新疆岩画多为生殖崇拜的内容。这些图像大都凿刻在深灰或灰蓝色的岩石上,凿刻或磨刻的图像斑驳、稚拙、粗犷、简洁、浑然而多变。连云港的岩画刻在深褐色的岩石上,岩画的纹路和岩石的色彩既一致,又有微妙的变化。色彩的深浅交替,使图像产生一种跃动的感觉。在南系岩画的十几个地点,共有图形一千多个。这些岩画表现了人们祭祀以及生产生活的场面。南系岩画普遍用红色涂染,这同原始艺术中习惯使用红色的现象是一致的。原始人在他们频繁的狩猎和战争活动中,鲜血不断地刺激他们的视觉神经,导致红色在视觉中的稳定性。红色那炽热的调子和生命之火相呼应,使岩画获得了无限的生命展现,当红色置于某种祭祀仪式氛围中,红色和血色,使岩画产生强烈的刺激效果,从而具有了一定的恐惧感、神秘感。随着气象变化,岩画周围的环境发生变化,从而使岩画具有不同的整体效果。岩画和巫术仪式的结合须要选定某个特定的季节和时间,更增加仪式的空间氛围。内蒙古阴山磴口县莫勒赫图沟崖壁上刻有许多人面形,这里巨石兀立,深谷苍凉,容易使人产生敬畏感。江苏连云港将军崖的岩画,刻在锦屏山南面入口处凸出的巨石上,形似穹窿,灰蒙蒙的色彩给人造成神灵如在天上飘然而立的感觉,令人肃穆。绘于河流转变处峭壁上的花山岩画,由近两千个红色人形构成的巨大场面,造成随时有可能压迫过来的沉重感。岩画对面是开地,高耸的画壁同绿色植物形成强烈的对比,与江水的流动合成一种神秘而凝重的氛围,在阳光或月光下呈现出奇异的色彩。可以想象,祭祀中人们的歌声、水声、鼓噪声混合交织,响成一片,红色岩画也仿佛和人们一起跃动起来,产生了难以言喻的庄严神秘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