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兴
词语·起兴【拼音】:qǐ xìng
【注音】:ㄑㄧˇ ㄒㄧㄥˋ
[词语解释]
◎ 起兴 qǐxìng
[get interested] 有兴致;感兴趣
多热闹的事她也不起兴
[详细解释]
释义:(1).诗歌表现手法之一。谓由外界环境触发诗兴文思。
【出处】:《诗·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宋朱熹集传:“故诗人因所见以起兴,而叹其女子之贤,知其必有以宜其室家也。” 明冯梦龙《邯郸梦·行宫望幸》:“劳你有个歌儿,将月儿起兴,歌出船上事体,每句要弯弯二字,中两句要打入帝王二字,要个尾声儿。”
【示例】:清姚际恒《诗经通论·诗经论旨》:“兴者,但借物以起兴,不必与正意相关也。”朱自清《中国歌谣·歌谣的修辞》:“比亦常代起兴作用。”
释义:(2).上劲,起劲。
【出处】:于伶《七月流火》第四幕:“刚跟敌人斗出点名堂,所谓战斗正酣,杀得起兴,下火线,不甘心!”
【简 介】起兴,又叫“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咏之词也”。就是说,先说其他事物,再说要说的事物。它一般用在诗章或各节的开头,是一种利用语言因素建立在语句基础上的“借物言情,以此引彼”的艺术表现手法,它有起情,创造作品气氛,协调韵律,确定韵脚和音步,拈连上下文关系等的作用。运用起兴手法还可使语言咏唱自由,行文显得轻快、活泼。
【示 例】如传统山歌:
门前喜鹊叫喳喳,
唔知阿哥哪日来;
妹好炖好接风酒,
妹好煎好迎春茶。
诗经•关雎•先秦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新山歌如;
一树金桔滚滚圆,
如今农家生活甜,
食衣住行样样好,
闲暇旅游逛乐园。这两首头一句都是“起兴”的。在这里与所说的事物虽没有明显相似、相关的关系,但却隐有某种联系,这是起兴最一般的用法,放在诗章的开头,在结构上起了转接作用,这种转接作用,是通过起兴句,借合于诗人感觉或意识到的外界其他事物先开一个头,而后才引向要说的主体事物。象第一首和第二首开头都先描写歌者或诗人所见景象,而这景象又暗合诗意,“喜鹊”本是喜事的象征,暗合了主人公阿妹的盼望喜到来(郎上门来)的心理;而后首头句却是丰收景象的描绘,既然丰收,哪个不乐,谁个不喜?金桔本身是甜的,但此时却甜到了农家主人的心窝里,人逢喜事精神爽,于是就有了闲暇旅游的风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