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梁山锣鼓
喻指饿肚子。梁山锣鼓:地方打击乐。以锣、鼓、钹、马 锣、钗子等五种打击乐器组合演奏。曲牌众多,如《红绣鞋》、《半边月》、《双飘带》、 《夺五子》、《金银灯》等,不下百种。是一种很有特色的民间戏曲音乐形式。影响远达长江中下游的黄梅戏、弋阳腔、楚剧和四川的川剧。明洪武四年(1371),当时的开江叫新宁, 被撤县而并入梁山县,10年后复设县治。清康熙七年(1668),县内因人烟稀少,遂并入梁山县。直到60年后的雍正七年,又才独立设县。先后两次合并,使两县文化相互吸收融合,影响深远。从语源属性上看,“打梁山锣鼓”应与“吊起锅儿当钟敲”有意象上的前后联系。 “打梁山锣鼓”指不考虑计划粮食生产,到来年开春,就只有饿着肚子闹玩艺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