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槿花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24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朱槿花

[zhū,jǐn,huā]

(Hibiscus rosa-sinensis)又名朱槿、扶桑、佛桑、大红花。

朱槿花是广西自治区区花 南宁市市花,象征着 “凝聚·绽放·繁荣”的美好寓意。

朱槿花又叫扶桑,早有“扶桑枝叶婆娑,花大如菊似葵”之说,它的花有红的、粉的、白的,更有淡黄色的珍品,“佛桑解吐四时绝”是古人对朱槿花的赞美。朱槿花怒放时就像闪光的金子,花色淡黄,花朵丰颖,重瓣中吐出一条条长长的金色雄蕊,在阳光下变幻着迷人的色彩,宜人淡雅的芳香散发在空气中,朱槿花让人感到随和融洽。婀娜多姿的朱槿花是那么的美丽,但它并不娇贵,有着坚韧的生命力,在适宜的土壤、阳光、水分和肥料的辅助下茁壮成长。朱槿花的根、叶、花都可以药用,既让人赏心悦目,又为人类解除病痛,人们当然希望它花开得更旺,叶长得更绿。

属锦葵科,落叶(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叶互生,椭圆形,边缘有锯齿。花腋生,形大,花瓣卵形,有红、粉红、黄、白等色,基部深红,5-11月开花,有单瓣和重瓣变种,单瓣雄蕊超出花冠外,叫做扶桑,重瓣称为朱槿。性喜温暖、湿润的气候。扶桑根、叶、花都可入药,有清热利水、消肿解毒之效。扶桑是马来西亚和巴拿马的国花,又是夏威夷的州花,但是扶桑的原产地却在中国,而且栽培历史悠久,早在汉代的《山海经》中就有记载“汤谷上有扶桑”,晋代嵇含的《南方草木》中云“其花如木槿而颜色深红,称之为朱槿”。

栽培简史与花文化: 朱槿原产中国,广东、福建、云南、台湾等地栽培极多。《南越笔记》称之为佛桑,《广群芳谱》称扶桑,《南方草木状》则称之为赤桑。据《本草纲目》载:“东海日出处的扶桑树,此花光艳照日,其叶如桑。”故称为扶桑。其花光艳照日又称为日及;其外貌又似木槿,故有朱槿、赤槿之名。

唐代诗人李绅的《朱槿花》诗曰:“瘴烟长暖无霜雪,槿艳繁花满树红。繁叹芳菲四时厌,不知开落有春风。”

古代称南方山林中那种湿热蒸郁能致人疾病之气为瘴气。第一句指朱槿产地闽、粤的山中有瘴气,而又长年温暖无霜雪,以阐明朱槿生长的环境状况。先描写产地气候,将人的感觉带进了温暖的南国,也寓意这种独特的天时地利造就了这种异树奇葩;第二句是描绘和赞赏朱槿的风姿、神韵、色彩、花繁;最后两句是描写朱槿繁花满枝,红艳无比,且四时开花不厌,它并不因春风之来而开,也不以春风之去而凋。此诗将朱槿的外在美和内在品格描写得维妙维肖。今人爱朱槿,让此花走遍大江南北,朱槿之花处处可见。古人爱朱槿更胜今人一筹。宋代诗人蔡襄酷爱朱槿,在漳州做写事判官时,晚秋季节,在西耕园驿庭园内看到数十株朱槿,当即时作诗赞赏,不久他离漳州东下,临行前特地去观看一回,又作诗一首。15年后,他再次来到漳州,专程去观赏朱槿,并写了一篇小序,将前后15年3次观赏不槿之事记录下来留作纪念。15年之久不忘朱槿,诗人爱此花之深切可见工斑。古代妇女还以朱槿簪于发间。当今江南庭院种植朱槿之多,北方的盆栽朱槿之多,不亚地其他奇花异。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