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地理学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24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时间地理学是瑞典地理学家哈格斯特朗(Hagerstrand.T)和他所带领的隆德学派(Lund School)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20世纪中后期,西方人文地理学有向社会学渗透的趋势,作为高福利国家的瑞典把社会目标转变为每个社会公民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的提高。

时间地理学注重分析围绕人们活动的各种具体制约条件,并在时空轴上动态的描述和解释各种人类活动。它关心生活质量问题,强调为市民提供公平的服务设施配置方案,从微观上研究作为个体的人的活动。

哈格斯特朗把人口统计学中的生命线(life line)概念加上空间轴后,提出生命路径(life path),成为后来时间地理学方法论的基础。时间地理学涉及的主要概念有:

l 生命线:个体的一生在时间维上的连续表示,也就是从出生到死亡的一条线段。

l 生命路径:生命线上加入空间维后就可以在三维空间上连续地表示出个体的活动情况,这条线就叫生命路径。

l 路径(path):指人在时空轴上的一系列活动的轨迹。个人路径开始于出发点(birth point),结束于终止点(death point)。由于个人不能在同一时间内存在于两个空间中,所以路径总是形成不间断的轨迹。

l 可达范围(reach):在特定时刻、特定地点存在的个人,在一定时间内可以移动的空间范围。

l 制约:时间地理学认为,一个人要满足需求,就要从一个驻所移动到另一个驻所。然而,这种移动受到许多限制(constraints)。哈格斯特朗将这些制约概括为能力制约(capability constrains)、组合制约(coupling constrains)、权威制约(authority constrains)。

哈格斯特朗对时空间中的人作如下考虑:

(1)人是不可分割的;

(2)人的一生是有限的;

(3)一个人同时从事多种活动的能力是有限的;

(4)所有活动都需要一定的时间;

(5)空间内的移动要消耗时间;

(6)空间的容纳能力有限;

(7)地表空间是有限的;

(8)现状必然受到过去的状况的制约。

时间地理学首次将时间和空间在微观层面上结合起来,从微观个体的角度去认识人的行动及其过程的先后继承性,去把握不同个体行为活动在不间断的时空间中的同一性。在这里,时间和空间更多的是一种资源的概念,这种资源不仅有限,而且不可转移。时间地理学将传统的空间资源配置和空间秩序动态扩展至时空问资源配置和时空间秩序动态,特别是强调了时间秩序的动态

时间地理学方法不仅是一种动态的方法,而且是一种基于个人行为研究的微观手段,它将微观化个人的研究成果转移到具有某种共同属性的微观人群的研究上,尤其注重个人日常行为的分析。时间地理学研究中经常采用的方法是通过跟踪一个群体中每个人的日常活动路径,研究发生在路径上的活动顺序及时空问特征,以得出个人或群体活动行为系统与个人或群体属性之间的匹配关系,从而找到不同类型人群的活动规律,并且利用这种规律进行合理的设施配置。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