堽城
地名,在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并且有一个村庄叫堽城坝。
堽城因堽城里而得名。堽城里北依汶水,南临洸河;向西一里有村堽城西,又七里有堽城坝——坝为元代著名水利工程,本在堽城里村西,明代移筑下游,仍沿旧称;向南一里为堽城南村,又偏东南一里是堽城屯,地当蒙馆公路东西折向西南的拐弯处,现在是宁阳县堽城镇政府的所在。
堽城既不是水陆要冲,人文物产都好像没有什么大的稀奇,唯独得了一个“堽”字,与众不同。“堽”读gāng,同“岗”。从古至今,普天下地名用“堽”字,就只有吾乡这五处地方。以至于向来辞书“堽”字的释义,一般只举“堽城坝”,证明着“堽”字只属于这块地方;同时也就证着着“堽”字有些“养在深闺人未识” 的孤寂。外地的人,即使有文凭又有文化,也未必识得它;而当地人只要不是绝对的文盲,也可能作此一字师。
但是,说到“堽城”的来历,却不仅外地人很少了解,古今当地人也不甚清楚。新修《宁阳县志》第三十二编《文物》载《堽城故城址》云:“该故城址始建无考。战国时齐之刚邑,公元前269年(周·赧王四十六年)秦使客卿灶伐齐取刚。刚之名始见于此。汉置刚县,晋称刚平,南朝宋省,北魏复置。刚后改堽城。”又《宁阳县地名志·堽城里》条下云:“村落位于故‘刚城’内,‘刚城’今作‘堽城’,故名堽城里。‘刚’何时作‘堽’,无记载,待考。”这些内容基本承旧史志而来,尽力而为地反映了古今乡人对堽城历史的认识。其中明显地有两事待考:一是“该故城址始建”的时间,二是“‘刚’何时作‘堽’”,联带着其他也有要作新说明的方面。
这算得上小小的历史之谜,不便电视主持人当场提问嘉宾的,学者考证也非省力之事。笔者留心此事多年,偶检《史记·赵世家》:“(赵)敬侯……四年,魏败我兔台。筑刚平以侵卫;五年,齐、魏为卫攻赵,取我刚平。”窃以为敬侯四年赵国所筑并最先据有的这个“刚平”,即堽城始建之故城;第二年“齐取我(赵)刚平”,遂成“齐之刚邑”。赵敬侯四年当周安王十九年(前383),百余年后才有“秦使客卿灶伐齐取刚”。《史记·秦世家》载其事在秦昭襄王三十六年当周赧王四十四年(前271),《通鉴》系于周赧王四十五年(前270),并谓为范睢所阻,未果实行。两书所载异辞,姑不论,而堽城“故城始建无考”的问题可由此得到解决,即建于战国前期的周安王十九年(前383年)。它本是列国纷争的产物,至少百余年中为赵、卫、齐、魏、秦国等兵家相争;它最初的名字就是“刚平”,汉改“刚县”;“晋称刚平”是恢复旧称……,“北魏复置”是复汉之“刚县”,治“刚城”,见《魏书·地形志中·东平郡》。“刚城”之“刚”改 “堽”,自当在隋唐以后,而且说不定关系着它一段繁荣的时期,却最为可惜地成了谜中之谜。
堽城故老传闻,唐末五代的梁王朱温曾在这里做过皇帝,后来兵败迁徙,一夜之间趁西流汶水船运,“拆了堽城,修了运(郓)城”。这固然于史无征,而且这“郓城”不是那“运”城。但传说是历史的影子,以今天还依稀可见当日城池的遗存,不难相信南北朝或隋唐之后,这里历史上有过一段旋兴旋灭的辉煌。上引《宁阳县志·文物·堽城故城址》是这样记述的:
故城址……东西约1000 米,南北约800米,东、南、西三面城垣清晰可见,不少地段仍耸立于地面,城东南角最高处有十多米。……东城墙有两个高十多米突出墙外的城台,俗称‘炮台 ’。城中部有一高十多米,径约40米的夯土台基,传为钓台或梳妆楼。……该城址内遗迹、遗物丰富,除颓垣断壁外,还暴露有基石、石柱础和丰富的砖瓦等建筑材料及春秋陶鼎汉代半两石范等
地下的发掘根本没有进行。地面能见还可补充的是,堽城古城墙遗址偶尔可见古代的箭头;而其东南所谓“堽城屯“者,相传即堽城屯兵之所。
传说不免有失实的成分,但是这里历史的遗存,却印证着传说绝非空穴来风,从而这里世世代代的人都渴望了解堽城可能有过一段辉煌的历史之谜。早在明朝嘉靖年间,邑人进士王正容作《堽城怀古诗》云:
荒城寂寞枕长河,匹马西风此一过。
故曰秋深杀气重,高台日暮野烟多。
争传殿宇夸梁宋,忍见邱墟蔓薜萝。
怅望不堪嗟往事,空余山色映碧波。
四百多年前,王正容所闻堽城梁宋时殿宇嵯峨的传说,和他所见“高台”、“邱墟”等故城的遗迹,自当比后人闻见更多和更能引人怀想,所以他才有如此地感慨。
同样地,邑人清道光进士曾做过广东巡抚的黄恩彤也曾大为之困惑,和有《古刚城》诗云:“草没谁家垒?烟迷何代楼?无情清汶水,呜咽背城流。”当地群众对这里传说中历史上有过的辉煌也情有独钟。清道光十二年(1832),堽城里群众立《禁止毁坏古迹碑》,碑记有“多年古迹,实系官物。虽云靠己之地,并非承受祖业,……非去旧迹五尺,不许使土”云云,这应当是我国历史上群众自发保护文物很好的例子,不多见的。
现在,堽城里故城址如同我国遍布城乡的许多古迹,已被确定为文物保护单位(县级)。古迹是历史的化石,负载了古代人文的信息留待后人破解。对于堽城里故城址,笔者有幸破解它始建之谜和大致读懂它前段的历史,却仍有一个“争传殿宇夸梁宋”的更大的历史之谜有待解开。而对这一历史之谜的破解,也许关系到山东和我国历史上一页失落的文明,盼读者专家有以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