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新苦丁茶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25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品种审定编号:国审热作2001005

品种名称:大新(D1)

作物种类:苦丁茶

选育单位:广西亚热带作物研究所试验站

品种来源:从具有70年以上树龄的野生自然授粉实生苗中选出。

特征特性:原为高大乔木,高达20m,胸径60cm,经人工矮化,形成1m高的灌木,分枝多,健壮,但主干仍表现出明显的顶端优势;叶厚革质,深绿色有光泽,矩圆形,叶缘锯齿状,叶末端渐尖,叶长约15cm,宽约6cm,新抽嫩叶叶缘及叶尖带红色;枝条分枝角度大,20cm处为80度,60~80cm处为55度。在-1.2℃辐射低温情况下,寒害级别为2级,茎腐病率为10%,干品率23%,水浸出物47.57%,茶多酚21.8%,氨基酸总量0.55%,生物碱0.49%。

产量表现:1993年11月种植的小规模生产试验区,种后第3、4、5、6、7年平均亩产茶青分别为217.9Kg、255.7Kg、310.4Kg、392.1Kg和618.4Kg;1995年11月种植的小规模生产试验区,种后第3、4、5年平均亩产茶青分别为73.81Kg、148.9Kg和404.5Kg。

栽培技术要点:(1)选择温度10~30℃,最冷月平均温度不低于10℃、绝对低温不低于-2℃、无严重霜冻期、年降雨量1000mm以上、水源充足、土层至少0.5m深的地块种植。(2)种植后1个月开始灌溉。(3)注意追肥,第1-2龄树,每年亩施有机肥1500Kg,第3龄树亩施3000Kg,以后每隔2年亩施有机肥3000Kg;每次采收后亩施尿素15~20Kg。(4)注意防虫。(5)每年年末进行修剪,茶蓬高度控制在1m左右。

全国品审会审定意见:该品种经过多年的大田品种适应性和品种品比试验,从1993年以来,有比较系统详细的田间试验记录和分析资料,对其产量、栽培技术、抗性和其他副性状均有详细的试验记录和分析,从试验结果看,该品种表现的性状明显优于参试的18个其他品种。经审核,符合国家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于桂西南、桂东南以及相似的生态类型区推广种植。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