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头村

1、中国台湾金门县金城镇水头村水头村位金门县(原隶属于福建省晋江县,1915年独立设县。现为台湾当局实际控制)金门岛西南方,是一滨海村落,保留许多昔日繁华时期所建造的闽南古厝与西式洋楼建筑群,其中以具中国江南池沼园林风格的二级古迹“黄氏酉堂别业”,及高耸别致,兼可作为瞭望枪楼的西式洋楼「得月楼」,最具代表性。
水头村金门人称“有水头富,无水头厝”,意思就是就算你象水头人一样有钱,你也不一定能把房子盖得像水头村的一样,富裕的水头,不只有洋式建筑,还有条自导步道。顺着步道前行,就会看到金门最早的闽式集体建筑——建于清乾隆年间的“水头十八间”,门牌9号为其代表建筑黄绍光宅。一排又一排二落大厝整整齐齐的组成中国南方常见的“梳式”布局,前低后高,通风良好,又可御敌。这片建筑比金门另一座住宅群——山后民俗文化村早了120年以上。
2、云南省文山州丘北县官寨乡水头村该行政村隶属丘北县官寨乡,地处官寨乡东边,距乡政府所在地8.00公里,到乡政府所在地道路为弹石路,交通较方便,距县城38公里。东邻山心村民委,南邻曰者乡,西邻舍得乡,北邻官寨村民委。辖 上水头、塘子边等15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794户,有乡村人口4289人,其中农业人口4289人,劳动力2201 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764人。
全村国土面积43.00平方公里,海拔1,200.00米,年平均气温18 ℃,年降水量1,210.00 毫米,适合种植水稻、玉米、烤烟、小麦 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5,875.00 亩,人均耕地1.4亩,林地37,000.00亩。
3、河南省郑州市巩义市米河镇水头村水头村位于米河镇南部,与荥阳毗邻,全村面积4.7平方公里。水头村历史悠久,地型南北、东西宽,地势南高北低,中间广阔近似盆地,交通方便有较好的经济基础。水头村现有人口3300人,830户9个村民组,人民勤劳朴实,社会秩序良好。2007年,全村完成工农业总产值15930万元,第三产业产值3260万元,向国家纳税300多万元,人均收入6006元,被评为先进党支部,综合考评获得很杯单位。
2007年,水头村重点抓了个体企业发展,该村净化设备厂进一步扩大规模,全年向国家纳税40万元。合营耐火厂更新设施,改进工艺,实施流水线作业。此外,村体加工户(石子加工)及青铝石开采点等第三产业稳步发展。全村从事商业、饮食服务业、建筑和运输业的人数达700多人,运输专业户200户。2007年,全村完成退耕还林298亩。共了养殖户120户,养鸡户4户,大型养猪户2户。2007年,投资4万元,建成了村文化活动中心,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投资2万元,建成村标准化卫生所。
4、辽宁省建平县小塘镇水头村水头村位于小塘镇东部,有10个村民组,5个自然屯,总计人口1689人,面积24000亩,其中耕地面积7880亩。户有稳定收入项目户达到总户数的90%以上。近两年来,在村委班子带领下,村容村貌有了巨大改观,招商引资工作也取得了重大进展,现已有建平县双利制衣公司、小塘镇鸿运铁选厂落户本村,并已全部投产。村年工业产值2600万元,农业总产值1600万元。村部办公面积300平方米。小叶线、金张线穿村而过,交通便利。信息站办公场所40平方米,电脑一台,有一条网线(宽带),各项制度健全,拥有信息登记和发布台帐,兼职工作人员一人。
5、北京市房山区大石窝镇水头村水头村位于房山西南大石窝镇北部山区,因南泉水河发源源头而得名,千年古刹云居寺坐落于该村境内,使该村云居文化源远流长。村域山青水美、文化底蕴厚重,是市级文明村和集观光、休闲、民俗于一体的市级民俗旅游村。全村农户186户,农业人口490口人,农村劳动力人数380人,土地面积1.58万亩,民俗旅游、沟域休闲观光产业、农产品加工、菱枣采摘四大产业拉动全村经济健康快速增长和劳动力100%村内实现就业。2008年入围北京最美乡村“提名”。该村发展历史及特点可概括为一首小诗:元代初建水头村,石经山下扎深根。伴随古刹数百载,几多兴衰到如今。村兴人旺日益新,民俗素斋迎嘉宾,观光采摘和小憩,欢乐映衬新农村!
6、云南省西畴县法斗乡水头村西畴县法斗乡水头村民小组,共有农户54户260人,党员10名,有耕地145亩。过去,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基础设施薄弱,群众生产生活贫穷落后。自实施“云岭先锋”工程和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以来,村党支部一班人带领全村党员群众按照“抓党建、聚民心、强基础、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因地制宜抓发展,把一个贫穷落后的旧山村变成了一个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新农村。
在经济发展中,水头村党支部积极与农业、林业、司法等部门联系,把技术员请到村里对党员干部和群众开展实用技术培训,让每位党员掌握1至2门实用技术,不断提高党员干部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喊出了“先富带后富,党员有义务”的口号,党员干部在各项工作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引进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时,干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把自己的体会和经验传授给群众。
水头村党支部在进行深入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村情实际,制定了“抓住养殖不放,大力发展花椒种植,做强劳务经济”的发展思路。村党支部书记唐登俊家是全村有名的养殖大户,年均养牛3头以上、养猪8头以上,年均出栏肥猪6头以上,仅畜牧业年收入就有近万元。在他的带动下,全村53户有三分之二以上人家,每年养猪6头以上,年均出栏肥猪4头以上,户均收入4000余元。班子成员唐登能,在大力发展养殖业的同时,利用街天到街上做起了烟丝营销生意,年收入1万余元。 按照乡党委政府的统一规划,村党支部积极组织村民栽种花椒,现已种植80亩。针对该村人多耕地少,富余劳动力多的实际,通过主动与县、乡劳务输出部门联系,动员村里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在班子成员唐登纯的带动下,现全村共有40余人常年在广东、浙江等地务工,每年可实现劳务收入20余万元。
水头村党支部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积极带领群众打基础,谋发展。2003年,在全村掀起了沼气池建设热潮,投入资金5.8万元,投工投劳1500多个,建成竹编沼气池49口。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5000余元,维修了进村公路2.5公里。投入资金15.9万元,建成小水窖53口,大大改善了全村的生产生活条件。2006年,该村被列为重点扶持村建设后,在县乡工作队员的指导下,村班子带领群众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组织全村群众积极投身于工程建设,硬化进村主干路1575平方米,浇灌入户路1100平方米,有15户农户进行了庭院改造,新建了多功能活动室1间163平方米,有3户人家还起建了小洋楼,54户人家全看上了电视,有4户人家安装了固定电话,干净宽敞的入户路直抵家门前,过去村庄脏、乱、差的现象去不复返,如今走进水头村,一派民富、村美、和谐的景象直收人们眼底。
7、山西省阳城县横河镇水头村水头,山明水秀,人杰地灵,北依析城山,南接十八罗汉山,溪源河穿村而过,880口人精心呵护着1600亩耕地,公顷地盘上到处是如画的风景,如诗的传说。
这是一方神奇的土地。因溪源河发源于此而得名。源头盛水期泉眼汹涌,胜于趵突泉,三九天不寒,久旱年不断。境内老洞挂在山腰,洞口神秘莫测,内洞宽敞如宫殿,石笋、石钟乳千姿百态。勤劳朴实的村民编织的柳编,精巧细致,远近闻名。新建的村民住宅小区焕然一新,新修的水泥路,蜿蜒平坦。
这里是一片希望的田野,立足建设“旅游重镇,商贸集镇”。这里的支村委班子具有远见卓识,他们求真务实,同心同德,扎实工作。
8、福建省泉州市金门县水头村水头村位于金门西南侧,拥有保存完善的传统闽式建筑,以及气派精美之洋楼群。其中尤以得月楼最具知名度,得月楼为昔日防御盗匪之鎗楼,高11余公尺,映衬前方的绿地,与周边的富丽洋楼,益显秀丽雅致。此外,还可拜访二级古迹酉堂别业、水头传统建筑展示馆、金水国小、顶界十八间等历史建物。
9、福建省泉州南安市水头村水头村为水头镇政府中心驻地,村部设在水头镇鑫顺街中段。聚落在安平桥之西,奎峰山北麓,呈块状分布。福厦公路穿村而过,交通方便。有6个村民小组,村民350户、1314人。主要经营收入为第三产业。
水头村旧属南安三十九都,民国初属水头镇,1956年由水头镇分出自立农业队,1958年公社化后为水头大队,1984年为水头村委会。
水头村先后被上级部门评为“泉州文明村”、“党建工作先进单位”、“家园清洁达标村”等荣誉称号。[1]
10、福建省南安市水头镇水头村【地理概况】
水头村为水头镇政府中心驻地,村部设在水头镇鑫顺街中段。聚落在安平桥之西,奎峰山北麓,呈块状分布,福厦公路穿村而过,交通方便。
【历史沿革】
原属卅九都,民国初置水头镇,1956年有水头镇分出自立农业队,1958年公社化后为水头大队,1984年改为水头村委会。
【人口经济】
水头村委会有6个村民小组350户1314人,主要经营收入为第三产业。
【村容村貌】
近年来,水头村先后被上级部门评为“泉州文明村”、“党建工作先进单位”、“家园清洁达标村”等荣誉称号。[2]
11、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大溪口乡水头村水头村有204户,591个村民,其中有30个党员,人均收入为3968元。全村有耕地面积388亩,山林面积14229亩。毛竹,茶油,茶叶,板栗是水头村的特产,全村有毛竹663亩,茶油384,茶叶252亩,板栗200亩。这些都给村民带来了巨大的收入。[3]
12、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灵溪镇水头村水头村位于灵溪镇的南郊,处于南水头办事处的中心地带,交通便利,南由横阳之江通家桥接过港片三个行政村,北为状元内片五个行政村出口,西与观美镇毗邻。是商贸往来的必经之地。
全村下辖内街、樟树脚、营基、车路队四个自然村,275户农户,人口1154人,区域面积1平方公里,拥有耕地250亩。全村共有党员29名,村民小组11个,村民代表31名。2007年农民人均收入6236元,村集体可支配收入10万余元,已成为了灵溪镇南郊中等发达村。
近几年来,该村认真贯彻落实党的精神和指示,紧紧围绕以创建文明村和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村两委带领全村广大群众团结一致,全面推进我村的物质、精神文明、生态“三大文明”建设,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该村始终把发展经济作为首要工作,针对该村土地缺乏这一情况,村两委适时的调整发展策略,逐步形成了以农家乐为特色的发展新路。现在水头村有近8家初具规模的农家乐,已经成为周边村镇广大群众休闲胜地。在改革的浪潮中,水头村的个私经济不断的发展壮大,形成了以鼎派制衣有限公司、华富玻璃钢有限公司为龙头的涉及服装、食品、制造等行业的优秀企业。进一步促进了该村经济的发展。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长远而繁重的任务,要建设新农村培育新农民,让农民富起来,必须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为人民做实事。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必须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赋予新的内涵,改村将高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面红旗,坚定脚步,不断前行。[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