帷裳
【词语】帷裳
【拼音】wéi shanɡ
【释义】
1.古代朝祭的服装。用整幅布制成,不加裁剪。
2.泛指下裳,裙子。
3.车旁的帷幔。
4.犹帷墙。
【引文】
《论语·乡党》:“非帷裳,必杀之。” 刘宝楠 正义:“ 郑 注云,帷裳,谓朝祭之服,其制,正幅如帷也。”
《汉书·外戚传下·孝成班倢伃》:“感帷裳兮发红罗,纷綷縩兮纨素声。”
明 何景明 《待曙楼赋》:“榄衾裯以起坐,搴帷裳以伫察。”
《诗·卫风·氓》:“ 淇水 汤汤,渐车帷裳。” 孔颖达 疏:“以帏障车之旁如裳,以为容饰,故或谓之帏裳,或谓之童容。”
《后汉书·贾琮传》:“旧典,传车骖驾,垂赤帷裳,迎於州界。”
《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今人主沉於谄谀之辞,牵於帷裳之制,使不羁之士与牛骥同皁,此 鲍进 所以忿於世而不留富贵之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