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珩
姓 名--岂珩(岂航)
民 族--满族(正黄旗)
出生地--北京
出 生--1971年
职 业--音乐人
生活经历
两岁的时候,父母上山下乡,岂珩留在北京。唐山地震那年,父母把他接到身边-- 河北省一个叫青龙的小镇。一走十几年,十几年里跟着父母辗转了很多地方。童年的城市生活和少年的农村生活在他的身上产生了一种奇妙的融合。印象里的城市,喧闹的街道,多变的色彩;抬头的青山,低头的绿水,平静的村落。他属于两者,生活在两者之间。
十六岁的时候,一家人迁往秦皇岛。这样,他在海边又生活了三年。
1990年,他独自调回北京,走上了社会。大都市的生活对于他,似乎已经陌生了。他不适应可又无法逃避,于是开始不断地变换工作。从办公室职员到建筑工、搬运工,到饭店、酒吧服务员,到教师到个体户……
音乐经历及发表
1987年高中时自学吉他及口琴。
1989年开始打鼓,学贝司,同年开始词曲创作。
1990年起,先后组织了数支乐队,在歌舞厅、饭店担任伴奏或做个人作品演出。但都历时不长,最终解散。
1993年夏至1995年初在北京市文化局文艺人才交流中心做歌手班教师。并参与了文艺人才交流中心举办的"明日之星流行乐坛歌手大奖赛"的组织工作。
1995年夏至1998年4月,结识音乐人陈哲,应邀在陈哲创建的香港CZ音乐制作公司北京工作室负责行政管理、制作、企划宣传等工作。
参与制作《梦幻田园》(海外雨果公司发行CD名《半梦》)、《第一直觉》、《梦峡谷》;
参与《梦幻田园》、《黑月亮II》、《成长状态》三张专辑的发行谈判;
于《梦幻田园》中发表歌曲《梦幻森林》;
于《第一直觉》中与陈哲合作,发表歌曲《桥上走过谁家女》;
于《梦峡谷》中发表器乐曲《魔域》;
1996年末,由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拍摄个人专题片"这儿的冬天",并于1997年播出。
1998年
4月辞职,编配首张个人专辑。
11月加盟"北方兄弟文化发展公司",担任艺术总监。
12月创作并制作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栏目曲。
创作理念(自述)
经历决定创作。
在尝试过流行、摇滚、民谣、实验等多种音乐形式后,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以平常心去生活,去做音乐。
我喜欢在不自觉中,传释一种淳和及对自然的领悟与描述。
我觉得做音乐首先要学会做人,美好的人格才能创作出美好的音乐。从自然的角度说,做人做音乐都应该像大海一样。老子说"上善若水":大海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低洼,所以它容纳,不管美的丑的好的坏的净的烂的都流进大海,被它无选择的接纳包容,而大海依旧如故,仍然平静与宽广。那种境界应该是--"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我愿意作大海。
我自然的活着,平静地看着身边的生活。我看到了做人的苦与乐,同时也认识了自己的位置,我意识到自己做音乐的目的,就是应该让人们在音乐中快乐地活着。我做着,真实的,认真的,把自己溶在里面。我看世界的眼光,看到的东西,变得美好了--绿树、蓝天、阳光……
生活里的一切,其实只要用心去体会感受,细细的品位,就会获得快乐。
心境平和了,音乐--也就平和了。
音乐创作最高的境界是什么?我觉得应该是老庄所说的那样--"大音希声""大相无形""大巧若拙"
如果我们把音乐简单的看成一个点,那么通过这个点就会有无数条线。也就是说,可以用无数种手法来做音乐,表现音乐。
人为的框住自己,规定自己的模式,是单一的,不智的。
"天高任鸟飞",无边无尽的自然空间是属于所有人的。大胆去想,去做,自然而然,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