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色东方鲀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11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紫色东方鲀

鲀科

学名: Fugu porphyreus

地方名: 面艇巴

形态特征: 个体较大,一般体长25~30厘米、体重300克左右。体光滑无刺,体表斑纹随鱼体生长而变化,个体小时体背密布褐色小点,随个体长大斑点渐消失而呈一致紫褐色。腹面乳白色。胸鳍后上方及背鳍基部各有深褐色的大圆斑。

产 地: 各种河鲀分布于太平洋西部。我国的南海、东海、黄海、渤海及鸭绿江、辽河、长江、钱塘江、珠江等各大河流都有产出。

产 季: 每年春、夏两季为主要捕获季节。一般混杂在其他鱼虾中被兼捕而获。在山东、辽宁等省沿海渔民则多采用延绳钓捕获河鲀。

经济营养价值:肉味腴美,但其卵巢、肝脏、血液中均含剧毒,须经严格去毒处理后方可食用。在亚洲某些国家,特别是日本人有喜食河*的传统习惯。河鲀鱼肉可鲜食也可加工制盐干品和罐头食品。辽宁等地产的艇巴鱼干是名特水产品之一。此外,河鲀之皮可制取工业用明胶和皮革;肝可熬工业用没;卵和卵巢可提取毒素制成医用镇静剂和农药。现在我国沿海地区不少渔民还开展河鲀鱼养殖,以活鱼出口日本等国家,经济效益甚佳。

然而由于河鲀有剧毒,人畜误食均会中毒致死。我国有关部门规定未经去毒处理的鲜河鲀及其制品严禁在市场出售;对于混杂在其他鱼货中的河鲀鱼,水产经销者一定要挑拣出来并作适当的处理。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