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令谦
个人简介

孔令谦,四大名医孔伯华嫡孙,著名中医孔少华之子,研习太极与养生之道20余年,并根据中医学理论及孔门医学特点对养生进行系统研究,提出三线、四则、五法养生防治体系模式。著有《孔伯华及传人医案》、《孔少华临床经验集》、《中医文化与太极养生》等著作,深受读者喜爱!是国内外众多养生健康杂志专栏作家,《跟名医学中医》、《孔伯华养生医馆专家谈养生》等大型丛书主编。并受邀在全国举办过多次养生保健讲座,广受好评.凤凰卫视中文台也曾对其进行专访。
孔伯华链接
孔伯华先生系孔子的第七十四代后裔,是我国近代—位杰出的具有民族气节的中医学家和教育家,曾创办北平国医学院,桃李遍天下;生前历任全国政协委员,卫生部顾问等职,深受毛主席,周总理器重,系我国四大名医之一,其其学术被列为传统中医药项目人选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孔令谦先生作为孔伯华嫡孙,尽得孔门学术思想真传,是孔伯华中医世家医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继承人和负责人,曾任中国孔伯华学术研究会秘书长,现任孔伯华养生医馆馆长。
主要作品简介《养生看体质》

【编辑推荐】
◆ 养生之前要弄清自己的体质。否则,极有可能“养生不成反伤身”
◆传承百年的孔氏中医世家,五代人的心血结晶,首次公开《养生看体质》
◆著名孔伯华医馆馆长、百年孔氏中医世家嫡系继承人孔令谦教您轻松识别阴虚、内热、脾湿现代人三大体质
◆ 孔伯华中医世家医术已被列入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北京市中医药薪火传承3+3工程
◆ 凤凰卫视中文台、中国教育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山东卫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中医学报》、《二十一世纪经济报》、搜狐健康、39健康网等强势媒体鼎力推荐
世界卫生组织调查表明,世界上真正健康的人只占5%,真正生病的人只占20%,多达7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
因此绝大多数人是需要补养的,然而体质不同,补养方法各异。缺什么补什么,补错了有可能就会“养生不成反伤身”。养生之前,针对自己的体质提出切。合自身状况的养生方案才是关键。
“京城四大名医”孔氏家族百年研究表明:现代人由于普遍精神压力过大、饮食过剩等原因,绝大多数人都表现为阴虚、内热、脾湿三大典型体质。
《黄帝内经》认为:人体衰老基本上有三个原因:一是肾气衰,二是五脏衰,三是阴阳衰。从养生学的角度上讲,影响人体衰老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肾气的衰老,另外一个是五脏之气的衰败,最后一个就是人体的阴阳失衡。只要针对自己的体质,采取适当措施延缓肾气和五脏之气的衰老,维持自身阴阳平衡,必然能够健康长寿,尽享天年。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为“京城四大名医”孔氏家族嫡系继承人、北京著名“孔伯华医馆”馆长孔令谦老师。孔老师综合家族百年研究成果、针对现代人生活状况提出全新的“体质养生法”,将现代人体质分为“阴虚、内热、脾湿”三大体质。现代人养生有很多误区,不清楚自己的体质盲目进补,有的人盲目养生反而是“养生不成反伤身”。孔令谦老师本书汇集中医世家百年养生精华,能够帮你迅速弄清自己的体质,为自己量身定制适合自己的独家养生方法。
在临床上所见的大部分人,大致分为阴虚、内热、脾湿三种体质。这是我们现代都市人最基本的体质。
●阴虚——谁也逃不掉的自然规律
阴虚不是病,人到一定年纪随着身体的衰老,通常在四十岁以后,都会有这种状况。但是如果保养不好,不能适时进补,极有可能造成糖尿病、中风等病症。
●内热——体内阴阳不平衡的结果
所谓“热”,它的意思不是说你体内真有热,而是说你体内的阴阳不平衡。中医用火和热的这种属性,来比喻你体内不适症状的特征。热又分为实热和虚热,年轻人的内热一般是实热;老年人的内热一般是虚热。因此,清热方法即有不同。
●脾湿——运化功能不足的症状
中医的脾指的是脾胃功能,而非器官。即使脾脏被摘除了,脾湿现象依然存在。脾主运化,现代人忧思过重导致脾脏运化功能下降,形成脾湿。脾湿加上外感风寒就会形成风湿,湿气上冲严重的还会化生成脑胶质瘤。因此,平时注意化湿也就显得极为重要。
【目录】
第一章:什么是养生——养生之道
《庄子》和《黄帝内经》如何说养生
“京城四大名医”家族的养生之秘
病了要吃药,补药别乱吃
我们为什么养生
“衰竭”是人体老化的直接原因
第二章:你不可不知的养生原则
吃东西要“五色入五脏”
血压一百八,还敢把山爬
七情六气,五脏的“晴雨表”
北京人吃四川菜,不上火才怪
琴棋书画以怡情,养生七法谨遵循
第三章:现代都市人群的体质——阴虚
阴虚其实就是气血亏损
四十而衰,阴虚谁也逃不掉
滋阴清肺,科学饮食是关键
老年人养生,重在一个“静”字
第四章:现代都市人群的体质——内热
阴阳不平衡,内热的直接原因
年轻人实热,老年人虚热
养生最根本方法,了解你的身体
营养过剩,现代小孩儿的普遍现象
擦亮眼睛,认清你上的是什么“火”
第五章:现代都市人群的体质——脾湿
体内有湿,所以致病
脾湿和风邪,风湿的罪魁祸首
葫芦黄酒,化湿保健一招鲜
阴虚、内热、脾湿三合一疗法
…………
《京城四大名医之孔伯华养生十二字诀》内容提要:
第一讲养生之道
文惠君曰:“吾闻庖丁解牛,知养生矣”
《黄帝内经》到底要告诉人们什么?
第二讲养生的原则
从古到今,我们都在寻找一个长寿秘诀,那么人体为什么会衰老?长寿的秘诀又是什么呢?
第三讲和喜怒
小孩受惊就会尿裤子,思虑过深就会不思茶饭,这些身体上的反应跟情绪的波动有什么联系呢?
第四讲节饮食
胃是我们的货仓,脾就好比物流公司,只有脾胃的正常运转,才能使身体排除糟粕,汲取精华。
第五讲避寒暑
气候交替是致病的外因,究竟该如何做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第六讲现代都市人群的基本体质特征之 阴虚
你常熬夜吗?你常失眠吗?……
何者为阴虚?何人易阴虚?阴虚又该如何对治呢?
第七讲现代都市人群的基本体质特征之 内热
你为何会急躁?为什么有些女孩子脸上会起小痘痘?……
揭示内热的原因,告诉你消除内热的方法。
第八讲现代都市人群的基本体质特征之 脾湿
一位脾被摘除的患者为什么还会被诊断为脾湿?
杜月笙与脾湿
第九讲起居有常
养移气 居移体,你的起居是什么样子?
起居真的会对人的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吗?
第十讲女性养生
女性如何使健康体质与美丽容颜兼得?女性如何抛却忧思忿怒,获得幸福人生?
第十一讲中老年养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那么,船到江心,如何补漏?中老年养生自有诀窍。
第十二讲养生杂谈
推拿、拔罐、洗澡、吃药……
生活小事,蕴藏养生之道,也处处充满了养生陷阱……
《不生病的养生方式:无病一身轻》简介:
《无病一身轻》一书由国内著名养生专家所写,全书用一种全新的养生角度让我们重新审视以往的生活态度及生活方式,并告诉人们人体生病的真相,以及不生病的秘密。
俗话说的好:“养生无大道,小道也凑效”!也许你没有能够取得你理想中的人生宽度,但你完全可以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来控制你的生命长度!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我们获得健康、减少疾病的最简便易行、最经济有效的途径。
《养生防病之道》孔令谦 主讲
出 版 社:北京东方影音公司
出版日期:2008年12月16日

[1][2][3]《养生防病之道》内容简介
现如今人们在安居乐业,衣食无忧后,把追求健康长寿,提升生命质量作为人生的一大目标。于是养生防病成为整个社会的热门话题,人们趋之若骛。
专家认为,养生、防病是一门学问,需要因时、因地、因人而异,如果方法和措施不当,不但达不到养生、防病的目的,还会向自己“下黑手”!
那么,真的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养生、防病方法和包治百病的“祖传秘方”吗?人们应该如何理性地养生、防病,达到延年益寿的目地呢?
知名中医养生专家、京城“四大名医”之一孔伯华先生嫡孙、孔伯华中医世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北京市中医药薪火传承3+3工程“孔伯华名家研究室”主任、孔伯华医馆馆长孔令谦老师作客《师说》,主讲《养生防病之道》系列节目,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结合孔门上百年的临床实践,针对阴虚、内热、脾湿三大主要体质类型,从“治未病”入手,指导人们养生防病,实现健康幸福的人生境界!
三、 课程提纲
第一集 养生误区
1. 什么是养生
2. 养生误区:以偏概全、养治不分、刻意养生
案例: 《黄帝内经》中的阴阳调和、顺应自然之道
《吕氏春秋》中的养生智慧
盲目敲打经络、打鸡血、红茶菌
五行补益、子午流柱的养生误区
第二集 养生根本法则
1. 古代养生秘方:无事以当贵、早寝以当富、
安步以当车、晚食以当肉
2. 因人因地因时法则
3. 阴阳平衡法则
4. 损有余而补不足法则
5. 都市人三种体质类型:阴虚、内热、脾湿
6. 引发疾病的原因
案例:红绡梨的故事
寒石散的故事
老、中、青年人的不同养生方法
都市常见病: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
第三集 如何治“未病 ”
1. 从《黄帝内经》说起,疾病是可以预防的
2. 我们为什么会生病?容易得哪些病?从三焦说起。
3. 不同类型的疾病防治方法
案例:女性痛经、起痘
老人中风
都市人肝肾病、胃肠疾病
耳鸣、失眠、健忘
保健食品:荷叶粥、五汗饮、蛤蜊汤
第四集 “阴虚体质”的养生
1. 阴虚体质的表现
2. 阴虚体质的原因:
3. 阴虚体质患者易得的疾病及调理方法
4. 浅谈太极拳中的导引气血下行法
5. 介绍几个单味中药:南沙参、耳环石斛
案例:中老年人的日常表现
青年人阴虚:林黛玉
养生食物的选用
第五集 肺与肾的养生
1. 从气喘和水肿谈肺肾
2. 调节气喘 水肿的食疗方法
3. 什么是寒暑,怎样理解,我们为什么要避寒暑
4. 锻炼肺气的方法:太极拳中的腹式呼吸
5. 金水相生—五行生化之道
案例:林黛玉的故事(肺、肾阴虚)
打喷嚏 咳嗽现象
郎中巧治皇妃(蛤黛散)
第六集 “内热体质”的养生
1. 内热体质的表现和危害
2. 高血压、中风的发病诱因
3. 高血压、中风的预防及食疗方法
4. 高血压泡脚古方:
5. 舒筋、活血、通络的锻炼方法:太极拳中的开阖法
案例:英年命丧高原
巧治笑病(痰迷心窍)
名医袁体庵治病
范进中举
老年人、中青年人不同的内热表现
第七集 养生贵在“养心 ”
1. 一个老中医的养生观
2. 情绪变化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3. 中医肝胆说
4. 胃脘痛基本处方
5. 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的锻炼方法:形意拳中的崩拳
案例:伍子胥一夜白头
诸葛亮鞠躬尽瘁
墨猴的故事
三国姜维的故事
第八集 “脾湿体质”的养生
1. 从周自齐的故事谈起
2. 脾在中医上的概念,脾与胃又是什么关系
3. 什么是湿,脾湿的概念
4. 避免脾胃疾病的方法
5. 中焦脾胃疾病的成因和预防的方法
案例:周自齐的故事
《西游记》孙悟空诊脉
五汁饮和保胆药
第九集 “痰”为百病之源
1. “痰”为百病之源 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
2. 痰的生成原因
3. 痰湿会对人体造成哪些伤害?
4. 我们该如何对症下药,有效地化解“痰湿”呢?
案例:蔡京痰迷心窍
鱼生火,肉生痰
绿豆汤和红豆汤的妙用
第十集 气虚与养生
1. 什么是气?
2. 人体内都有哪些气存在呢?
3. 气虚的原因
4. 气虚的表现
5. 如何巩固正气?
6. 如何通过养气达到养生的目的呢?
案例:老外少“气”
打嗝、气喘
唐僧打坐
第十一集 女性养生
1. 女性所特有的四种疾病:经 带 胎 产
2. 女性养生之要
3. 女性养生如何进补?
4. 自制胶原蛋白
5. 正确看待医学美容
6. 太极拳中的带脉练习(示范)
案例:“坐月子”喝鲫鱼汤的妙用。
“东阿阿胶”的传说
给孟小冬看病
第十二集 养生与饮食
1. 食药同源,用药如用兵,饮食也是药
2. 从《温病条辨》一书谈起
3. 一草一木一太极
4. 保养上中下三焦应吃什么样的食物
案例:中医典籍的一个经典著作《温病条辨》
生姜即是食物又可入药
山楂 麦芽 神曲(三鲜)的保健作用
怎样作鲍鱼和海参最有药用价值 ……
◎中医文化之旅:让你不用看医书都能体味中医养生之道
◎正确防病之法:
告诉您自然的防病之法 预防流行病 预防肿瘤 预防“富贵病”
孔令谦,著名中医养生专家、孔伯华嫡孙,尽得孔门医学真传。曾任孔伯华学术研究会秘书长,现任“孔伯华中医世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继承人和负责人,北京市中医药薪火传承3+3工程“孔伯华名家研究室”主任,孔伯华养生医馆馆长。
孔令谦老师曾拜著名太极大师孙剑云为师,研习太极之道20余年,深得太极之精髓。自幼随父临诊,根据中医理论、孔门医学百年经验,结合太极拳精髓,对养生、防病进行系统研究,提出了一整套实用的养生、防病的理论和方法。 “著有《名老中医传略、学术、传人-孔伯华》、《孔少华临床经验集》、《孔少华经验方歌括》等著作,深受读者喜爱!
《做自己的防病专家》各集主要内容:
第一集 如何用养生预防流行病
人体致病三大外因:
外来之邪——六气(风、寒、暑、湿、燥、火)
饮食内伤——四气(寒、热、温、凉)
精神损伤——七情六欲
预防外感之症:内火(瘀、热、浮、气)
外邪(风、寒、暑、湿、燥、火)
第二集:如何用养生预防肿瘤炎症
体内痰症诱发疾病
有形之痰:咳痰瘤肿
无形之痰:新陈代谢
预防痰症:化湿利窍 清热化痰
第三集 养生防病有妙方
1、损有余而补不足
2、本之于自己 本之于社会 本之于经验
3、养心方——无事以当贵
4、养身方——早寝以当富
5、运动方——安步以当车
6、食疗方——晚食以当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