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收悖论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26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丰收悖论是经济学中非常著名的一个悖论:设想某年大自然对农业格外恩惠,寒冷的冬季冻死了害虫,适于播种的春天早早到来,夏季丰沛的雨水使禾苗茁壮成长,阳光灿烂的秋季又使农作物易于收割和运输。年终,农民琼斯一家高高兴兴围坐在火炉旁计算一年的收入。结果使他们大吃一惊:少见的好年景和大丰收却使这个农家的收入比往年减少!他的邻居以及其他地方的农民也遭遇相同的命运。

这个故事就是经济学上著名的“丰收悖论”。丰收悖论的主要成因在于小麦等基本粮食作物缺乏需求弹性:消费者对于粮食这类产品的价格变动反应迟钝。粮食收成好,供给增加从而降低价格,但粮食价格降低并不会刺激需求有较大增加。于是,收成好反而使全体农民的总收益下降。

当一种物品需求弹性大于1时,我们说他是富有弹性,此时价格下降,收益会增加;当需求弹性等于1时,我们说他具有单位弹性,此时价格下降,收益不变;当需求弹性小于1时,就是缺乏弹性,此时价格下降,收益就下降,这就是“丰收悖论”的理论依据。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