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河镇
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市浪河镇
浪河镇镇政府驻浪河,人口25297人,面积248平方千米。辖4个居委会、14个村委会:浪河、青莫、代湾、朱家沟、小店子、浪河口、代湾、土门沟、四道河、青莫、钱湾、黄龙、银梦湖、蛤蟆口、簸箩岩、马鞍山、珍珠岩、白杨坪。
【本镇概况】
①镇名:浪河镇。②区位:地处武当山南麓,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区。③人口:2.5万余人。④特产:茶叶、黑木耳、香菇、板栗、天麻、黄连、桐子等。
【重要景点】黄龙庄园
①黄龙庄园
黄龙庄园位于丹江口市东南,是清末一个地主的庄园。庄园建筑繁复,据说当时花了10年的时间才完工。庄园坐西北朝东南,由垂花门廊、前庭院、天井、中厅、后庭院、天井、后厅、左右庭院、炮楼及后山花园组成,正面宽42.2米,进深36.4米,建筑面积1118平方米。大大小小的房屋百余间,容纳了一个当地显赫的家族门庭在此繁衍生息。 庄园完全按中国古建筑传统方式布局,分主体建筑与附属建筑,按尊卑、长幼建造设计房间。主体建筑的功能主要是主人用来会客集中、饮食起居。按中轴线依次由正门进入前庭、天井、中厅(厅堂)到后院、天井、卧室,两侧对称为配房。附属建筑是为了完善主体建筑的功能而设的。在庄园主体建筑右侧,建有花园和阁楼,主人专门在此休憩娱乐和接待客人。一幢四层高的炮楼建在庄园正门右侧第二层至顶层均有瞭望孔与枪眼,显示着主人威势,保卫着庄园。
庄园除了布局结构很有特色,其建筑物和雕刻手法比较集中地体现了清代传统的工艺,是研究清末建筑雕刻技艺难得的实物资料。如,炮楼为四角攒顶瓦,其它均为小青瓦做顶。中厅为小式大木构架,其余都是抬梁式小木构架。整座建筑雕梁画栋,有木雕、石雕、砖雕,在建筑物柱基、抱鼓,门槛、檐枋、雀替、楼板枋、挑头等部都雕刻有大量图案。线刻、浮雕、透雕等各种雕刻手法,云纹、龙纹、汉文、缠枝纹、雷纹等各种纹饰,“十八学士登瀛洲”、“刘海砍樵”、“梁祝故事”、“福禄寿图”等各种传统故事与观念的演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令人赞叹神往。
②银梦湖
亦称浪河水库
位于距十堰45公里的浪河镇,库区承雨面积300平方公里,总库容3840万立方米。这里绿色葱茏,碧波荡漾,曲径通幽,水天一色,如一幅“绿色画卷”。主要景点有神仙谷、清凉谷和龙滕涧;拍摄武打戏的影视基地。走进银梦湖,游碧水,戏清流,观美景。
银梦湖是一处新开发的旅游景点,位于湖北省丹江口市境内,和那些名扬天下的名山大川相比,犹如一位披着面纱的花季少女,那若隐若现的俏丽面容“藏在深闺人未识”。但或许正因为有了这份神秘的色彩,使她显得更加妖娆,更加迷人,更加具有吸引力。
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我们来到了这个梦幻般的新景区。奋力登上八十级台阶,站在巍峨的浪河水库大坝上,但见蓝蓝的天空上,飘浮着几朵不断变幻着图案的白云,一泓清澈的湖水泛着鳞鳞波光,两岸枝繁叶茂的青山上枝头轻摇,随风吹动的落叶于不经意间宣告着秋天的降临。伸出双臂做了几个深呼吸,一股清新、香甜的气流直入心扉。陶醉在这湖光山色间,忽然觉得哪儿不对劲了,太阳怎么变成这个样子了?“笨蛋,那是月亮。太阳在那边呢。”顺着老公的手望去,晴朗的天空上,西边挂着一个淡淡的白色玉盘,东边悬着一个艳艳的红色火轮。天哪,我居然从来不知道原来金梭银梭可以在同一片天空上共存,今天算是见识了日月同辉的真面目了。
坐在旅游船上,导游介绍说,银梦湖是当地政府与中国文联联合开发的,如今已被选作中国文联影视中心武当基地,一些编剧、导演到这里观光后,都对此大加赞赏,认为是拍摄影视作品特别是古装武侠片的上佳外景地。
穿行于绿水青山间,一座名为桃花坞的小岛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岛上矗立着两幢欧式别墅,红色的屋顶、白色的墙壁与四周一片的郁郁葱葱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显得格外醒目,前面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直通到湖水边,湖边几位戴着遮阳帽的游人正悠闲自得地静静地等候着上钩的鱼儿。看到这一幕,我的脑海里竟蹦出了“深山藏古寺”的画面,只不过这古寺变成了眼前的别墅。
上岸后,我们在一家农户家里小坐,农户家挂在屋檐下的一串串金灿灿的玉米引起了爱好摄影的老公的兴趣,他举着相机不停地变换着角度“噼里吧拉”地照个不停,不一会儿又被一堆红彤彤的辣椒“勾引”了过去。农家女主人乐呵呵地说:“你们在城里住惯了,看到我们这乡下的东西啥都希罕。”
行进在崎岖的山道上,沿途茂密的森林、潺潺的溪流、奔腾的瀑布,不时地“绊”住我们的脚步。据说,这里的溪水都是发源于武当山,它们经过一番长途“旅行”后,在这里汇集成湖,最终注入久负盛名的丹江口水库,成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源头之水。
走过一段由树木铺就的栈道,一座高大的山峰挡住了去路,这就是著名的“一线天”了。刚才还在头顶上的热辣辣的日头,此时已不见了踪影,原野一下子变得幽深而阴暗。抬头望天,天成了一道又窄又长的蓝色线条。
是造物主有先见之明,准确地预测出这里将成旅游胜地吗?否则我们又该如何解释在这高山之中竟会巧夺天工般地出现一条神秘通道呢?游人们依次攀扶着固定在岩壁上的铁索,小心翼翼地一步步往上攀登,洞壁上凿出的一个个浅浅的小洞可供落脚。通道并不是笔直的,而是拐了几个弯,呈曲线上升的趋势。上到中间回头望瞭望,只能看见紧跟在身后的人。旁边洞壁上渗出的泉水偶尔落在脸上,冰凉冰凉的,若是口渴了,仰起头来便可以喝上一滴暂缓饥渴。有人未抓牢铁索,“哎呀”一声,后面的人便会腾出手来扶上一把。几个身强力壮的小伙子最先上去后,很友好地帮助后来者越过最后的障碍。终于顺利到达洞口,顿觉眼前一亮,一股热浪扑面而来,算是领略到了“柳岸花明又一村”的境界了。游人们一个个喘着粗气坐在树桩上歇脚,我们等了好一会儿,还不见导游和一位同伴上来,趴在洞口一望,原来那位同伴因为身体太胖,攀得很是艰难,导游只好在下面助他一臂之力。大家笑过一阵后,一起来到洞口大声为他加油,就这样前面扯,后面推,总算把那老兄给“救”上来了。
正所谓“无限风光在险峰”,山上的景色别具一格,大片的竹林亭亭玉立在秋日温暖的阳光里,阳光透过密密匝匝的树叶,斑斑驳驳地洒在地面的腐叶层上。道路的一侧,流淌着那永不停歇的欢快的溪流,清澈而明净,连水中的石头都清晰可见。有人正准备捧一口溪水喝,导游说前面有个泉眼,那里的水才好喝呢。大家顿时欢呼起来“喝泉水去喽。”登上一道由粗大的竹杆搭成的云梯,远远地就看见了那个泉眼,大股大股的泉水不断地涌上来,形成一个个的水泡,在阳光下发出赤橙黄绿青蓝紫的光茫。大家争先恐后地上前,有的用手捧着喝,有的干脆把携带的矿泉水倒掉,装上这地道的天然纯净水,“咕咕咚咚”喝上一气后,美美地舒展一下略感疲惫的身躯,像汽车刚加过油似地铆足了劲赶路去了。
午饭在桃花坞上的桃花山庄吃,山庄以一家原有的农户为中轴,建成了四合院的形状,每个餐厅门上都挂着一块牌子,名字都很好听,什么花弄影、芭蕉雨、满湖春,不愧是文人创办的景点,连这餐厅招牌都透着一股诗情画意。院子里有一个小小的荷塘,不过里面的几株荷叶已经枯萎了,垂头丧气地搭拉着脑袋,成为名副其实的残荷了。这里的饭菜是地地道道的农家风味,腊肉炖萝卜啦,葛花炒鸡蛋啦,还有从湖中刚刚钓上来的鲜鱼。
下午游了桃花沟,一进沟要经过上“刀山”的考验。所谓“刀山”,就是一片比较低矮的岩石,类似于云南石林的那些石头,大多数比较陡峭,有些地方既像一把倒立着的钢刀,又像是什么猛兽露出了它锋利的牙齿。大家相互提醒着、搀扶着走了过去,又来到了“水帘洞”前,“水帘洞”就比较容易通过了,这是一个天然形成的石洞,由于地势较低,上面不断地有水滴落下来,游人躬下身体通过时,身上多多少少会被溅上一些水,想必“水帘洞”的名称便因此而来。那位身体肥胖的同伴,自然又是很吃力。不过,如果实在不想钻洞的话,从旁边也可以绕过去的。
过了这两道关后,下面就没有什么障碍了,基本上都是较为平坦的羊肠小道。几位女伴走累了,找了一块平地坐下来,休息了一会儿后就挽起裤腿走进一边的溪水中嬉戏。虽然已是秋季,水有些凉意,但毕竟经过了长时间的曝晒,稍稍适应一会儿也就不觉得特别凉了。其他的人们依然跟随着导游,要到路的尽头去看个究竟。大约走了三四华里,路没有了,其实本来也就没有路,正如鲁迅说的“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那里有一个不大的深潭,上边的瀑布飞流直下,溅起朵朵白色的浪花,落入深潭后就归于沉寂了,潭中的水都呈绿色,越到中间绿得越深,正中的一圈简直就像是绿色颜料了。不知是不是因为群山与森林阻隔的原因,潭水波澜不兴,仿佛凝固了一般。那么绿的水,潭该有多深呢?
听导游说,这里还有好几个景点正在开发之中,等全部完成后,游一遍下来恐怕需要两三天的时间呢。
夕阳开始下沉的时候,我们依依不舍地踏上了返回的路程。站在高高的坝顶上,回头眺望,晚霞发出的万道金光把绿色的银梦湖装点得更加美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