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铺镇
梅铺镇隶属于湖北省郧县,镇政府驻梅家铺,人口25200人,面积109平方千米。辖17个村委会:梅铺、全湾、时家沟、高沟、圩坪、王河、曹西沟、孙家洼、西沟口、大坪、财神庙、李家沟、盘道、董家台、李家沟、杨营、草庙岭。
·梅铺镇简介
梅铺镇位于郧县东北部,地处两省(湖北、河南)三县(河南省淅川县、丹江口市、郧县)交界处,滔河水穿腹而过。版图面积109平方公里,共有17个行政村,101个村民小组,6140户,27660人。“梅谭”公路东接河南西接 209国道。交通便利四通八达。
梅铺镇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有远古的猿人遗址和恐龙骨骼、恐龙蛋化石地址遗迹,素有“人类的发祥地、恐龙故乡”之称。地形以丘陵为主,土质肥沃,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主产小麦、玉米、红薯、油菜等,红薯是梅铺镇的土特产,年产红薯8000万斤。境内探明有重晶石、大理石、铁矿石等矿石资源。境内西沟口村的猿人洞和李家沟村的恐龙骨骼具有很大的开发价值。境内现已有铁合金厂、大理石厂、王河电站、郧阳淀粉制品有限公司等企业。
梅铺从古至今,群贤辈出,为地方经济发展和推动历史前进做出了杰出贡献。目前,交通便利、水电水利充足,通讯便捷,农业产业化、农业工业化、城镇化扎实推进,科教文卫、金融商贸日益繁荣,各类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是一片理想的投资热土。
二、历史沿革
探根溯源,大约在100多万年前,人类的祖先就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郧县较早隶属于楚国,早在郧县境内的“古麇国”建都锡穴时,定都“丹阳”的古楚国,其辖境已到梅铺境内,秦统一中原后,“大修驰道”时,梅铺境内设有“驿站”,梅铺因此而得名,伴随着武当道教圣地的兴起,梅铺成为中原人氏去武当山的“神路”、“驿站”,朝山者途经此地的骆驿不绝,郧县在历史上曾几度隶属于设在今淅川县境内的“州、郡”,梅铺是重要的联结地,“四方商贾云集于此”,使梅铺成为古时集商业、贸易为一体的经济重镇,在历史上曾保持着长盛不衰的繁荣景象。
梅铺于1948年2月8日解放,陈(庚)、谢(富治)兵团十二旅三十六、三十五团在副旅长符先辉同志的指导下,以梅铺为根据地,先后解放了附近的荆紫关、均县、淅川县等地,并发起了著名的“宛西战役”,解放了豫西地区,梅铺人民参军、参战、支前,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三、基础设施
梅铺镇在解放后的50年里,在历届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镇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经过50年的建设,现已形成了梅铺老街,梅铺新街,梅铺商业街、周湾街,纵横变错的网络式建筑,小楼、大厦比皆是,宏伟的梅铺中群楼高大,镇政府开阔明亮,镇卫生院设备齐全,自来水厂、电站、网电一应俱全,这里盛产红薯、芝麻绿豆、大理石、硅铁矿,劳动力众多,是一遍投资的热土。
新建的梅谭公路在白(白桑)——白(白亭)路的基础上正式修建,西沟口大桥即将上马,梅白公路(梅铺至河南省的白亭街)正在筹建中……交通条件的改善必将为进一步推动梅铺经济的发展。
四、农业工业
梅铺镇具有优越的发展农业的地理条件,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境内南北气候均有,冬长夏短,春秋相近,气候适宜于各种农作物的生长,日照时间长,光照量比全市其它地方都高(107-101平卡/厘米)5%,为农作物生长提供了充足的热量,无霜期长,降水量丰富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很好的自然条件,主要粮油作物有红薯、小麦、玉米、水稻等,杂粮类有芝麻、绿豆、碗豆、黄豆等品种,尤其红薯近年来广为开发、红薯淀粉、红薯粉条、红薯干等产品远销全国各地,为农民的增收开创了一条重要的途径,尤其以芝麻,以其清彻、明净、香味纯正的特点,享誉国内。 梅铺在支柱产业的带动下,兴起了相应的牧、副、渔等业,库区养鱼近年有较大突破,现已发展的养殖业壮大了农村经济实力。大量农户在周湾水库里发展养鱼,年人均纯收入过千,大量农户借山场养羊、养牛,广阔的山场资源成为优良的天然牧场,农民们利用荒山种龙须草即美化了环境又增加了收入,农、牧、副、渔业协调发展。
梅铺工业发展方兴未艾。农村妇女在抽纱、刺绣的基础上从河南引进了丝毯加工,同时开办了龙须草手工编织,做工精细的“草毯”,畅销国内外,大理石加工、硅铁矿的开发利用和新迁开办的西湾红薯加工工业园区,为地方经济振兴提供了原动力。
五、人文景观
梅铺,素有“东方文化摇篮”之称,这里不仅有众多文化遗产,而且也是著名“楚文化”的发祥地。
1、恐龙遗迹。于1997年7月发现的恐龙骨骼化石地质遗迹已享誉国内外,现存放于柳陂镇恐龙博物馆的恐龙骨骼化石骨架即是从梅铺出土的距今约九千万年前的鸟脚类恐龙骨骼化石,1997年中国的恐龙权威专家赵喜进数次亲临梅铺,为这一发现进行实地考察,并作了定性分析研究。
2、名胜古迹。有比北京周口店猿人还要早35万年的梅铺猿人遗址。有马长嘶、用蹄刨地而显现的“马蹄泉”;有武当道教圣地最外围的道观——“朝山观”;有同“朝山观”隔河相望的“玉皇观”,远近闻名的普陀寺遗址等名胜。
3、古战场遗址。宋军抗金侵战场遗址,三边农民会战遗址、明末李自成起义军作战遗址、抗击日军战争遗址等多处战争遗址,中原五柳突围会战遗址,驻足高处,放眼远眺,眼前顿浮战火纷飞,金戈铁马之景,瞬时就会把你带入古战场的胜境。
4、民间艺术。以曲剧、豫剧、山二黄、越调为主的民间戏剧,以两种自拉自唱或拉唱结合的坠子戏;在锣鼓伴奏下一人唱,众人和的锣鼓曲,以金乐相伴的锁呐,横跨半空的高桥,有花灯相随的彩龙彩船等民间艺术。
5、自然景观。玉皇观银杏树千媚百态、王河祠堂“子军柏”情意深浓、何家沟红果树似玉女临风、武当眼皂角树神威凌然,千年古树构成梅铺特有的古树胜景,自然成林的奇石群落,洁白丰满的玉乳峰,坚强的男根涯,神圣怪密的圣母洞浑然天成、山水相依、水碧天蓝,是旅游者难得圣地。
【重要景点】猿人遗址龙骨洞
①猿人遗址龙骨洞
梅铺猿人地址,位于郧县梅铺镇西寺沟龙骨洞,距县城82公里。该洞是一个水平岩溶洞。1975年,经中科院古脊椎与古人类考古研究所两次发掘考证,梅铺猿人早于著名的北京周口店猿人,生活在距今约50至100万年之间。洞内发现有猿人牙齿四颗,经过人工打击痕迹清楚的石核,二十余种伴生动物化石,其中一部分属熊猫,剑齿象动物群,还有距今60万至100万年的更新世初期的桑氏鬣狗和第三纪残存的较为古老的动物嵌齿象。龙骨洞是我国第五个发现猿人化石的地方,它的发现,为研究人类的起源提供了珍贵的资料,为研究我国古气候的发展变化也有科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