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春

辞典释义shǒu chūn
指农历。
出处
南朝梁元帝《纂要》:“正月孟春,亦曰孟阳、孟陬、上春、初春、开春、发春、献春、首春、首岁、初岁、开岁、献岁、肇岁、芳岁、华岁。”
宋司马光《请建储副或进用宗室第一状》:“臣窃见陛下自首春以来,圣体小有不康。”
清姚鼐《奉答朱竹君用前韵见赠》:“首春上将西出师,蚁穴初开天宇空。”
诗【首春】首春 ·李世民
寒随穷律变,春逐鸟声开。
初风飘带柳,晚雪间花梅。
碧林青旧竹,绿沼翠新苔。
芝田初雁去,绮树巧莺来。
出处:《全唐诗》卷1-23
作者简介

李世民,太宗皇帝。帝姓李氏,讳世民。神尧次子,聪明英武。贞观之治,庶几成康,功德兼隆,由汉以来,未之有也。而锐情经术,初建秦邸,即开文学馆,召名儒十八人为学士。既即位,殿左置弘文馆,悉引内学士,番宿更休。听朝之间,则与讨论典籍,杂以文咏。或日昃夜艾,未尝少怠。诗笔草隶,卓越前古。至于天文秀发,沉丽高朗,有唐三百年风雅之盛,帝实有以启之焉。在位二十四年,谥曰文。集四十卷。《馆阁书目》诗一卷,六十九首。今编诗一卷。[1]
诗【首春逢耕者】年代:唐
作者:柳宗元
作品:首春逢耕者
南楚春候早,馀寒已滋荣。土膏释原野,百蛰竞所营。
缀景未及郊,穑人先耦耕。园林幽鸟啭,渚泽新泉清。
农事诚素务,羁囚阻平生。故池想芜没,遗亩当榛荆。
慕隐既有系,图功遂无成。聊从田父言,款曲陈此情。
眷然抚耒耜,回首烟云横。
柳宗元生平
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人,代宗大历八年(773年)出生于京城长安,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客死于柳州。一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享年不到50岁。因为他是河东人,终于柳州刺史任上,所以号柳河东或柳柳州。
赏析:
读柳宗元诗作《首春逢耕者》一得
王金梁
唐永贞元年(公元805年),礼部员外郎柳宗元因参与永贞革新而被贬出朝廷,携带家眷来到永州。贬官流放,离开京城,且又丢下朋友,这对于柳宗元来说,沉重的打击无异于乌云压顶。
柳宗元来永州,没有官邸,住在龙兴寺里。寺外丛林乱石,寺内“蒹葭生于堂筵”,人倒了霉,连生活环境也糟糕透了。然而,“宗元身虽陷败,而其论著,往往不为世屈”。他被迫退出了他所热心的政治活动,却未因此而萎靡不振,而是静下心来把更多的时间用于读书,思考,写作,除了政治的、哲学的、佛学的,散文、诗歌等文学作品于这期间也都相当地见成效。次年(公元806年)春所作的《首春逢耕者》是柳宗元到永州后的第一篇诗作。作品不仅较之先前更见沉练、深湛,更见文学功底,而且朴实、纯真、感人,可以说是作者走出山门亲临其境,从泥土拾回来的艺术精品。诗不长,抄录如下:
南楚春候早,余寒已滋荣。
土膏释原野,百蛰竞所营。
缀景未及效,穑人先偶耕。
园林幽鸟啭,渚泽新泉清。
农事诚素务,羁囚当榛荆。
慕隐即有系,图功竟无成。
聊从田父言,款曲陈此情。
眷然抚耒耜,回首暮云横。
这首诗前半部描写永州早春田园的欣欣向荣景象。后半部则是表现作者自己复杂矛盾的心情。
唐代的永州,是远离京城的“南荒”。永州城外,潇水湍急水深。对岸西山一带古木蒿草丛生,人迹往来稀少。而当时的柳宗元却不顾这些,“闷即出游”,经常到郊野观光游历。这一天,他渡过潇水,掰开蒿茅,踏着小径踽踽而行。未几,西山脚下一片田园风光便出现在眼前。早春的永州,已是桃花争艳,柳吐新枝。冬日的寒气早让和煦的春风卷走,山里的溪流叮咚吟唱。枝头燕雀啁啾,田里跬声如鼓,伴着农人催耕的阵阵吆喝,协秦了一曲动听的“早春谣”。目睹此情此景。本来心情抑郁的柳宗元也顿时眉梢舒展,心情然开朗:“南楚春候早,余寒已滋荣。土膏释原野,百蛰竞所营。缀景未及效,穑人先偶耕。园林幽鸟啭,渚泽新泉清……。”一幅美丽的早春图,让柳宗元寥寥几句便勾勒出来。拿此诗作与当年王维的田园诗相比较,王维诗里的田园是“空”、“寂”、“闲”的宁静安逸场所,是解烦消愁的一片净土,而柳宗元此作则是自然客观的真实吟唱,既见热热闹闹的景观,又见语言艺术的真谛。作者所表现的热爱生活,拥抱自然的欣慰之情,全溢于字里行间。
更值得提起注意的是,作者在后半部里已忘却自己是“正六品”,而是当作一位平民百姓来与农夫聊天,倾诉自己的人生不幸……在封建社会里,士大夫与庶民是两个截然不同的阶层,为官者与庶民相处极少,而向庶民倾诉自己衷场的更是寥寥无几。柳宗元不仅放下架子与庶民同“聊”,而且“聊”出自己的一番心里话,可见此时的柳宗元对平民百姓的态度,对穷山野水的情感已经升华到了一个相当的热度。就因为有了这个“热度”,他才写出了这首脍炙人口的《首春逢耕者》。它既是永州古文化的一份重要遗产,也是启示人走下基层,深入生活,摄取艺术之源的永恒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