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城镇
1、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林城镇
春秋时,吴国在这里筑有两城,因两域相依,故名林城。镇内山亩竹墩,系新石器时代古遗址。现为电炉生产基地。
区域概况林城镇地处长兴县西南,由原三乡一镇(原天平乡、畎桥乡、太傅乡和林城镇)撤并而成。东临雉城,西倚泗安,南接安吉,北连小浦。境境内资源广博,龙山、午山山脉蕴藏了亿吨优质石英石和白泥资源。境内自然资源广博,龙山、午山山脉蕴藏了亿吨优质石英石和白泥资源。全镇总面积128平方公里,辖20个行政村(581个承包组),4个居委会,人口5.8万。
交通状况林城交通发达,区位优势突出。318国道、宣杭铁路穿境而过,申苏浙皖高速公路在林城设有互通口;水路方面,有长兴港和泗安港横穿境内,是华东地区的“黄金水道”。距沪、杭、甬、苏、锡、常等大中工贸城市均在2小时车程左右。
经济状况工业经济
林城坚持工业立镇、工业强镇。立足传统优势,发展新兴产业,通过多年努力,形成了以非金属矿业、电炉制造、新型纺织、农产品加工等四大产业为主的特色工
业经济。2005实现工业总产值20.1亿元,增长6%,其中17家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2.39亿元,增长18.3%,技改投入2.62亿元,增长13.9%。
农业经济
林城也是一个农业大镇。全镇拥有双万亩梅花基地、万亩特种水产基地、千亩花卉苗木基地、2千万羽家禽养殖基地等。2005年实现农业总产值3.11亿元,增长14.8%,农民人均收6888元,增长23%。同时以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和组织化程度为基础,2005年培训、引导农村劳动力2319人向二、三产业转移。2005年该镇共有6个红梅基地,共有红梅10800亩,全镇共有6000余人从事红梅产业。去年共销售红梅10万多枝,产值达到5000万元左右,2006年将新发展3600亩红梅。
民俗文化
百叶龙
百叶龙[1],顾名思义,由“百叶”构成。而此叶却非一般的树叶、茶叶,乃是一瓣瓣荷花的粉红花瓣组成。那一瓣瓣粉红娇艳的荷瓣,组成一朵朵硕大的荷花,一朵朵硕大的荷花,串成一条条冲天而起的巨龙,那冲天而起的巨龙,在青翠滴绿的荷叶组成的绚丽云彩的簇拥下,府仰翻滚,时而奋勇冲霄,体现无畏的力量,时而婀娜缠绵,表示有情有义的襟怀,给人以美不胜收的艺术享受。百叶龙具有160多年的历史,源于长兴一个美丽的民间传说,反映了中国传统龙的精神,寄托着百姓对吉祥升腾的期望。百叶龙曾五赴京城,二进中南海,出访过新西兰、韩国、法国以及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荣获全国第十届“群星奖”金奖,“华夏一绝”民间表演艺术大赛金奖等佳绩。
下庄吉祥狮
1956年参加浙江省第二届民间音乐舞蹈汇演并获一等奖,与“百叶龙”双双选中参加全国音乐舞蹈汇演,受到京剧大师盖叶天的赞赏和指导。1959年赴杭州参加国庆10周年踩街活动,又应邀到上海、金华、绍兴巡回演出40余场,影响广泛。1999年获湖州市民间艺术大赛二等奖,2002年参加第四届上海国际艺术节,2003年获长兴文艺汇演一等奖),为中国民间艺术走向世界争得了荣誉。
荣誉记事改革开放以来,林城镇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各项经济指标保持连年快速增长态势。2005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实现23.21亿元,财政收入突破3000万元,在全县“16+1”综合考核排名第6位。近年来,林城镇先后获得“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浙江省电炉之乡”、“浙江省青梅之乡”、“浙江省教育强镇”、“湖州市卫生镇”、“湖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和“长兴县‘六好’乡镇党委”等荣誉称号。
旅游资源林城梅苑
长兴林城梅苑位于长兴县西部,是省级长兴县青梅双万亩园区,现经营总面积已达4600亩,集旅游、观光、生产为一体。
通过以林城梅苑为依托,开展培训和引导,林城镇的梅花种植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全镇拥有以红梅为主的梅花基地6个,总面积2668亩,主要分布在观光园区、周吴村、连心村区域,拥有新梅花品种60多个,总量达40多万株,主要新品种5个:玉蝶、美人梅、南京梅、绿萼、长兴红梅,每年销往各地的梅花仅红梅一项就达10万株以上,产值5干多万元。 林城梅苑设施配套齐全,园区环境优美,各观赏景点都设有介绍标识牌,并建有多个景点:林城梅苑入口、观梅亭、忘归亭、园区公交车、梅苑雪景、红梅基地、青梅基地,梅林盆景、园区农家乐等。
东晋太傅谢安之墓
谢安[2](公元320—385年),字安石,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陈郡谢氏家族是永嘉之乱中随元帝东迁渡江的著名世家大族。谢安的伯父谢鲲在西晋末年曾是东海王司马越的相府参军,过江后死在豫章太守任上,他也是“江左八达”之一。东晋初,谢安的父亲谢裒,官至太常卿。谢氏的地位因鲲、裒兄弟的业绩而不断上升,但真正创造家族辉煌的却是谢安。
晋太元八年,杰出的政治家谢安任征讨大都督,率军8万大破前秦90万大军,取得了淝水之战的胜利。谢安趁胜北伐,收复洛阳及青、兖、徐、豫等州。外患稍定,内争遽起。时会稽王司马道子执政,不满于谢氏势力的强大,遂使谢安出镇扬州,不久回京病死。赠太傅、谥文靖,更封庐陵郡公。谢安初葬南京梅山。至陈太建十一年,陈文帝次子,始兴王叔陵,淫暴好发古墓,其生母彭氏病卒,遂发故太傅旧墓,弃柩以葬生母。其时,谢安裔孙谢夷吾任长兴令,乃将安墓迁葬于县城西南四十三里的三鸦岗,谢安墓所在的乡更名为万安乡,先后改名为谢公乡、大云乡,1982年1月改名为太傅乡。
2、湖南省怀化市会同县林城镇林城镇是1999年12月由原林城镇与原攀龙桥乡合并成立的新的城镇,系会同县县城所在地,209国道、枝柳铁路以及渠水河穿越境中,交通比较便利,资源较为丰富,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通讯中心和交通枢纽,也是湘黔边界交通要道和商品集散地。全镇辖洪溪、小寨、龙塘、大石板、洒口、小茶溪、茶溪、何家冲、大桥、渡头、大冲、早禾、翁保、长田、白岩、洞头、酿溪、棕李、棕坪、石碑、藕塘、步云22个行政村,改河街、东门街、中心街、四岔路、建设路、黄泥井6个居委会,197个村(居)民小组。2000年总人达5.1万人,土地总面积110平方公里。
主要农产品有粮食、蔬菜,用材林主要有楠竹、松树、阔叶树、杉树,经济林主要有蜜桔、金秋梨、桠柑、杨梅、板栗等。规模养殖以生猪、鱼、鸡、鸭为主,规模种植以葡萄、杨梅为主,镇办企业主要以植物油和冶金化工为支柱。
原中共林城镇委员会和原中共攀龙桥乡委员会自1988年1月至1999年12月,分别经历了3次换届选举;原林城镇委员会和原攀龙桥乡人民代表大会自1988年1月-1999年12月,分别经历了4次换届选举。两乡镇合并后,新的中共林城镇委员会和林城镇人民代表大会分别于2000年1月和2月进行了选举。2000年,镇党委下辖39个党支部,其中村支部22个,居委会支部6个,镇机党支部4个,学校支部4个,企业支部3个,有中共党员896人。
10多年来,历届党政班子始终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思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深化企业改革,使工农业得到长足发展。2000年农业总产值达3033万元,企业总产值完成5.06亿元,财政收入完成782万元,粮食总产达到7233吨。同时,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搞好规模开发,培育特色农业,到2000年已建立优质葡萄基地300亩,优质杨梅基地250亩,优质大棚蔬菜基地36亩,优质柑桔基地100亩,围河养鱼基地250亩,5项基地年创经济效益180万元,已初步形成农民集中连片进行生产的规模经营格局,农民人均纯收入逐年增加,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镇党委、政府加大城镇建设力度,和县直各部门密切配合,共同努力,使县城面貌日新月异。目前,“会同商城”和“西区商贸城”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县城扩容提质工程”正全面实施,中心街、东门街、汽车南站等县城主要街道扩宽拉直,极大地改善了县城市容;城镇抗灾抗险能力大大提高,中心街山体滑坡地质灾害得到根本治理,修建了长达400米的护城防洪大堤和高标准蓄洪排洪工程;通讯发达,建成了高标准现代化邮电大楼,开通了程控电话,实现了国内外长途电话直拨,全镇13个村已开通了电话。基础设施的建设,为林城镇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打下了坚实基础。
精神文明建设得到健康发展。全镇有中学1所,完小3所,村小17所,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普九”验收全面达标。广播电视发展迅速,至2000年有广播电台1座,有线电视台1座,能收看39套电视节目,村村通电视。卫生事业蓬勃发展,医疗设备日趋完备,县人民医院等重点医疗单位设有CT、彩超等现代化医疗设备,设立了“120”急救中心,医疗网点遍布全镇,群众饮水90%接通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计划生育率达98.9%,计划生育工作在全县处于领先位置,十几年来,多次被评为全市“双文明建设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