簠簋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26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词语】簠簋

【读音】fǔ guǐ

【解释一】簠与簋。两种盛黍稷稻粱之礼器。

①《礼记·乐记》:“簠簋俎豆,制度文章,礼之器也。”亦借指酒食、筵席。

②《晏子春秋·杂上十二》:“ 景公饮酒,夜移于晏子之家……公曰:‘酒醴之味,金石之声,愿与夫子乐之。’晏子对曰:‘夫布荐席,陈簠簋者,有人,臣不敢与焉。’”

【解释二】犹苞苴。指贿赂。

明·沉德符 《野获编·台省·王聚洲给事》:“ 滇人王聚洲 ,以庶常授工科给事,素有才名,慷慨论事,物情甚向之。忽为郑御史环枢所劾。专指其簠簋,秽状满纸。王不待处分竟归。”

【成语】簠簋不饰

〖解释〗对做官不廉正者的一种婉转的说法。不饰,不整饬。

〖出处〗《汉书·贾谊传》:“古者大臣有坐不廉而废者,不谓不廉,曰‘簠簋不饰’。”亦作“ 簠簋不脩 ”、“ 簠簋不饬 ”。

〖示例〗①唐·颜真卿《赠司空上柱国陇西郡开国公李公神道碑》:“公下车,召人吏告之曰:‘官吏有簠簋不脩者……未至前一无所问,而今而后,义不相容。’”

②《续资治通鉴·元成宗大德三年》:“枢密臣受人玉带,徵赃不叙,御史言法太轻, 博果密曰:‘礼,大臣贪墨,惟曰簠簋不饬。若加笞辱,非刑不上大夫之意也。’”

【成语】簠簋不饬

〖解释〗簠、簋:都是古代食器,也用作放祭品;不饬:不整饬。借指贪污。旧时弹劾贪吏常用此语。

〖出处〗《汉书·贾谊传》:“古者大臣有坐不廉而废者,不谓不廉,曰:‘簠簋不饬’。”

〖示例〗至夫~,下官不职者,吾居是邑则不敢非。 ◎明·赵弼《繁邑古祠对》

【成语】簠簋之风

〖解释〗指官吏贪财受贿的风气。

〖出处〗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六:“ 莱阳赵仑阆仙,康熙二十一年督学江南,力矫时风,清廉自矢。过江击楫曰:‘某若一毫自私,不能生渡江北矣。’于是干谒不行,孤寒吐气,簠簋之风为之一变。”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