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故事

基本信息页数:113
开本:大32开
纸张:胶版纸
包装:平装
目录引子
1 没落的贵族和孤苦的幼年
2 孔子幼年时代的鲁国文化空气
3 在挫折中前进
4 教育事业的开端
5 孔子和老子的会见
6 走向成熟的道路
7 孔子在齐国政治活动的失败
8 孔子在齐国的收获和影响
9 孔子在混乱的鲁国中的寂寞
10 孔子继续从事教育事业
11 从中都宰到司寇
12 孔子在外交上的胜利
13 孔子和鲁国贵族的斗争
14 孔子终于出走
15 在卫国受到监视
16 过匡城被拘留
17到了晋国的边界上
18 仍然回到卫国——不愉快的三年
19 过宋国的时候遭到迫害
20 孔子停留在陈国
21孔子绝粮
22 孔子勾留在楚国的边缘
23 孔子再到卫国和归鲁
24 孔子归鲁后的政治言论和政治态度
25 专心从事教育工作
26 编写《春秋》
27 整理诗歌和音乐
28 弟子颜渊和子路的死
29 孔子最后的歌声
后记
附录:李长之和他的《孔子的故事》
编辑推荐我们讲孔子的事迹,主要是想使大家看一看孔子在当时是怎样生活着的。以及当时的人(各式各样的人)是怎样看待孔子的。——李长之
无论谈孔子的历史地位也好,无论谈孔子的具体贡献也好,我们一定要避免个人崇拜。这不只因为个人崇拜是不应该的,是会产生毛病的,而且因为夸大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首先是不合乎事实的,是不科学的。——李长之
讲儒家。就先要讲孔子——孔子是奠定中国儒家的思想的人,也是把中国民族所有的优长结晶为一个光芒四射的星体而照耀千秋的人。——摘自《中国文化传统之认识上:儒家之根本精神》
作者简介李长之(1910-1978),初名李长植。生于山东省利津县。毕业于清华大学哲学系。先后在中央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任教。是著名的诗人、翻译家、学者,在文学批评和古典文学研究领域造诣尤深。出版有《夜宴》、《鲁迅批判》、《道教徒的诗人李白及其痛苦》、《批评精神》、《文艺史学和文艺科学》、《梦雨集》、《苦雾集》、《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迎中国的文艺复兴》、《中国文学史略稿》等二十余种专著,六百余篇论文。
书摘一 没落的贵族和孤苦的幼年
孔子的祖先原是宋国(在现在河南江苏交界的地方)的贵族,如果再往远里说,他们还是殷代贵族的后代。孔子在临死的时候也曾说自己是殷人呢。
但是,到了孔子的前三四代,由于宋国统治集团的内部倾轧而逃到鲁国(在现在山东东南部、江苏西北部)避难的时候,这贵族的世家是日渐没落了。
孔子的父亲叫纥,字叔梁,是鲁国一个职位不大的武官,他很有力气。有一次,几个诸侯国家去攻打一个叫逼阳(在现在山东峄县南)的小国,鲁国也参加了。孔纥就在鲁国的军队中。当他们攻入倡阳城的时候,守城的人把一种闸门放了下来,先入城的队伍眼看就被隔断在城里了,这时孔纥却用双手把闸门一掀,掀起来了,先入城的军队才得以完全退出来。这事发生在公元前563年,离孔子出生还有十二年呐①。又有一次,孔纥和其他两个鲁国将领,率领三百武士,打退了齐国的侵扰。这事发生在公元前556年,离孔子出生只有五年②。这就是我们所仅仅知道的关于孔子父亲的事迹了。
孔子的母亲姓颜,叫徵在。当孔纥和她结婚的时候,她还很年轻,可是孔纥已经上了岁数了③。他们的结婚是没有经过当时社会上所通行的完备手续的,因此遭到了社会上的奚落。
……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的祖先本是殷商后裔。周灭商后,周成王封商纣王的庶兄,商朝忠正的名臣微子启于宋。 建都商丘(今河南商丘一带)。微子启死后,其弟微仲即位,微仲即为孔子的先祖。自孔子的六世祖孔父嘉之后,后代子孙开始以孔为姓,其曾祖父孔防叔为了逃避宋国内乱,从宋国逃到了鲁国。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叔梁为字,纥为名)是鲁国出名的勇士,叔梁纥先娶施氏,生九女而无一子,其妾生一子孟皮,但有足疾。在当时的情况下,女子和残疾的儿子都不宜继嗣。叔梁纥晚年与年轻女子颜氏生下孔子。由于孔子的母亲曾去尼丘山祈祷,然后怀下孔子,又因孔子刚出生时头顶的中间凹下,像尼丘山;故起名为丘,字仲尼(仲为第二的意思,叔梁纥的长子为孟皮,孟为第一的意思)。孔子三岁的时候,叔梁纥病逝,之后,孔子的家境相当贫寒。由于种种原因,孔子在政治上没有过大的作为,但在治理鲁国的三个月中,足见孔子无愧于杰出政治家的称号。政治上的不得意,使孔子可将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教育事业上。孔子曾任鲁国司寇,后携弟子周游列国,最终返回鲁国,专心执教。孔子打破了教育垄断,开创了私学先驱。孔子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贤人72,其中有很多皆为各国高官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