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兰阴性杆菌肺炎
疾病概述
医院内获得肺炎多由革兰阴性杆菌所致,包括肺炎杆菌、绿脓杆菌、流感嗜血杆菌、大肠杆菌,均为需氧菌,在机体免疫力严重减损时易于发病,住院患者使用机械呼吸、湿化器、雾化器及各种导管等均有可能引起细菌感染,但主要感染途径为口腔吸入。肺外感染灶亦可随血源将致病军带至肺部。
疾病描述
1.全身或肺部慢性疾病患者,有长期应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或用呼吸机、雾化器治疗的病史。起病急骤,有寒战、高热,严重病例多伴有周围循环衰竭、肺水肿和呼吸衰竭。呼吸道症状多有胸痛、咳嗽.咳红棕色粘稠胶胨状痰为克雷白杆菌肺炎的特征性表现,咳绿色脓痰者,多为绿脓杆菌感染。
2.体征 急性重病容。部分患者血压下降,肺部可有实变体征或呼吸音减低和湿哕音。
3.治疗 (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进易消化食物,并给予支持疗法。鼻导管给氧。
(2)抗菌药物治疗。
症状体征
肺部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的共同点在于肺实变或病变融合,组织坏死后容易形成多发性脓肿,常双侧肺下叶均受累,若波及胸膜,可引起胸膜渗液或脓胸。
诊断检查
从痰中或血中培养出致病菌可作为病原学确诊。痰液采集后应在10分钟内接种培养,多次培养出同一细菌,或作痰定量培养则临床意义更大。为避免口腔常存菌的污染,可用塑料导管经环甲膜从气管内吸痰,或用纤维支气管镜从下呼吸道吸痰及通过防污染毛刷取样作细菌培养。血清学检查一般不能用于早期诊断,仅是一种回顾性诊断方法,或用于流行病学调查。
治疗方案
治疗革兰阴性杆菌肺炎之前应作细菌的药物敏感试验,以便选择有效药物。院内感染的重症肺炎在未明显致病菌之前,即应给予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与半合成青霉素或第二、三代头孢菌素。
绿脓杆菌肺炎病死率高达80%,适当联合使用抗菌药物可使之降至50%。根据细菌药物敏感试验来选用高度敏感的抗菌药物是治疗成败的关键。目前对率脓杆菌有效的抗菌药物有三类: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及氟号诺酮类。β-内酰胺类中抗绿包杆菌活性较高的有亚胺培南-西拉司丁钠(亚胺硫霉素-西拉司丁钠)、头孢他啶、头孢哌酮钠、哌拉西林钠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阿米卡星与妥布霉素对绿脓杆菌有较好效果。氟喹诺酮类中环丙沙星及氧氟沙星亦有一定抗绿脓杆菌活性。绿脓杆菌对β-内酰胺类及氨基苷类药物有交叉耐药的菌株较少,故经验性治疗多主张以该两类拦河治疗为佳。当病情较轻时,可用哌拉西林钠或环丙沙星加妥布霉素;中毒以上病情时,则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如头孢他啶)加阿米卡星;严重患者或伴有免疫功能受损者可用亚胺倍南-西拉司丁钠加阿米卡星;应注意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有一定的肾、耳毒性,慎用于老年人或已有肾功能减退者,适当减量并密切检测肾功能变化。
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的治疗首选氨苄西林(4-6g/d而,分次静滴),或先与氯霉素(1-2g/d)联用,后该为单用氨苄西林。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与红霉素联用亦有协同作用,若感染严重,应及时改用头孢噻肟钠、头孢他啶等第三代头孢菌素。
治疗肠杆菌科细菌肺炎(如大肠杆菌、产气杆菌、阴沟杆菌等引起)时,亦应参考其药物敏感试验选择用药。通常用羧苄西林(8-12g/d)或哌拉西林钠(6g/d)与一种氨基糖苷类联用。头孢噻肟钠、头孢他嘧等对肠杆菌亦有较强抗菌作用。
治疗革兰阴性杆菌肺炎时,宜大剂量、长疗程、联合用药,静脉滴注为主,雾化吸入为辅。尚需注意营养支持、补充水分及充分引流痰液。
疾病预防
1、补充矿物质
肺炎患者的体内往往会出现水分、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应给予含铁丰富的食物,如动物的肝脏、蛋黄等;还有含铜量高的食物,如牛肝、麻酱、猪肉等;也可给予虾皮、奶制品等高钙食品。
2、高热者饮食
高热病人宜进食清凉素淡、水分多、易吸收的食物,如果汁、米汤、绿豆汤等。退热后,体质虚弱,但无呕吐、腹泻的病人,可给予流质饮食,同时增加瘦肉、猪肝、新鲜蔬菜、水果,以加强营养;食欲渐好者,可给予半流质饮食,如粥、软面、菜泥等。
禁忌食物
1、肺炎高热期,患者应忌食坚硬、高纤维的食物,以免引起消化道出血。
2、禁食生葱、大蒜、洋葱等刺激性食品,防止咳嗽、气喘等病情的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