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希平
1.教授徐希平教授,男,汉族,1956年8月生于安徽省明光市,博士生导师,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
主要学习经历:1982年获安徽医科大学医学学士学位,同年考入北京医科大学出国代培研究生; 1985~1986年在美国Johns Hopkins大学公共卫生与保健学院学习;1987~1988年在美国Tulane大学医学院学习;1988年获日本筑波大学医学博士学位;1988~1991年在美国Harvard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完成博士后培训;1993年获哈佛大学生物统计学硕士学位。
主要工作经历:1991~1993年任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环境流行病学副研究员;1993~1996年任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助理教授;1996至今任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和医学院副教授、群体遗传研究室主任。现兼任安徽医科大学教授、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博导)、中国科技大学教授(博导)。此外担任哈佛大学环境委员会中国委员会联席主席、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科技专家委员会委员、NIH(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项目专业评审委员会委员等。曾任世界卫生组织环境健康研究顾问和世界银行能源与健康顾问、中美生物医学专家协会首任会长等。现入选 “国家跨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第1、2层次)和2000年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
主要研究兴趣:
1、遗传流行病学:包括支气管哮喘、高血压、骨质疏松症、尼古丁依赖等慢性复杂疾病的病因学研究;2、环境、职业与生殖健康流行病学:包括大气污染、职业暴露(苯、重金属、农药、高温、轮班等)对不良生殖生育结局(月经失调、早产、低出生体重等)的影响研究;3、药物基因组学:结合药学、临床流行病学、功能基因组学、生物技术及生物信息学等学科群,针对复杂疾病的药物疗效、毒副作用与人群环境遗传特征之间的关系,为预测医学和个体化医学实践开展基础与应用研究;4、中医药现代化(包括中医表型与中药疗效、毒副作用的评价研究)等。
徐希平教授已经主持多项大规模多学科合作的NIH 重大研究项目,在国际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150余篇,其中属SCI期刊论文100余篇,影响因子约350分。1993年至今在国内培养了15名博士研究生、20名硕士研究生。在北京大学医学部、安徽医科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分别建立了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等与国际规范接轨的实验室,并建立了一批相关领域多学科合作的科研队伍。
主要研究论文:
D.W. Dockery, C.A. Pope III, X. Xu, J.D. Spengler, J.H. Ware, M.E. Fay, B.G. Ferris, Jr., F.E. Speizer.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Air Pollution and Mortality in Six US Cities.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1993; 329: 1753-9.
X. Xu, N. Laird, D.W. Dockery, B. Rijcken, J. Schouten, S.T. Weiss. Age, Period, and Cohort Effects on Pulmonary Function in a 24-year Longitudinal Study. Americ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1995; 141: 554-66.
X. Xu, B. Rijcken, J.P. Schouten, S. Weiss. Airways Responsiveness and Development and Remission of Chronic Respiratory Symptoms in Adults. The Lancet 1997; 350:1431-1434.
J. Rogus, D.P. Harrington, E. Jorgenson, X. Xu. Effectiveness of Extreme Discordant Sib Pairs to Detect Oligogenic Disease Loci. Genet Epidemiol 1997; 14:879-884.
T. Niu, X. Xu, J. Rogus, Y. Zhou, C. Chen, J. Yang, Z. Fang, C. Schmitz, J. Zhao, V.S. Rao, K. Lindpaintner: Angiotensinogen Gene and Hypertension in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 1998; 101(1):188-94.
N.J. Schork, L.R. Cardon, X. Xu. The Future of Genetic Epidemiology. Trends in Genetics 1998; 14(7):266-272.
X. Xu, J. Yang, C. Chen, B. Wang, X. Zhang, Y. Jin, H. Xu, Z. Fang, X. Wang, S.T. Weiss. Familial Aggregation of Pulmonary Function in a Rural Chinese Community.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1999;160:1928-1933.
T. Niu, C. Chen, H. Cordell, J. Yang, B. Wang, Z. Fang, N.J. Schork, C.J. Rosen, X. Xu. A Genome-Wide Scan for Loci Linked to Forearm Bone Mineral Density. Human Genetics 1999;104:226-233.
X. Wang, B. Wang, Y. Zhou, C. Chen, J. Yang, H. Xu, Z. Fang, Z. Jiang, X. Zhang, W. Liang, F. Zhang, S. Weiss, B. Zuckerman, X. Xu. Familial Aggregation of Blood Pressure in a Rural Chinese Community. Americ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1999; 149:412-420.
X. Xu, J. Rogus, H. Terwedow, J. Yang, Z.X. Wang, C.Z. Chen, T.H. Niu, B.Y. Wang, H.Q. Xu, S.T. Weiss, N. Schork, Z.A. Fang. An Extreme-Sib-Pair Genome Scan for Genes Regulating Blood Pressure. Am J Hum Genet 1999 Jun;64(6):1694-1701.
Xin Xu, J. Yang, J. Rogus, C. Chen, N. Schork, X. Xu. Mapping of a Blood Pressure QTL to Chromosome 15q in A Chinese Population. Hum. Mol. Genet. 1999 Dec;8(13):2551-5.
Xin Xu, M. Peng, Z. Fang, X. Xu. The direction of microsatellite mutations is dependent upon allele length. Nature Genetics 2000; 24(4):396-399.
Xu X, Weiss S, Xu X, Wei LJ. A unified Haseman-Elston method for testing linkage with quantitative traits.2000; Am. J. Hum. Genet., 67:1025-8.
X. Xu, T. Niu, C. Chen, B. Wang, Y. Jin, J. Yang, S.T. Weiss. Association of Airway Responsiveness with Asthma and Persistent Wheeze in a Chinese Population. Chest 2001; 119:691-700.
Xin Xu, Z. Fang, B. Wang, C. Chen, W. Guang, Y. Jin, J. Yang, S. Lewitzky, A., Aelony, A. Parker, J. Meyer, S. Weiss, and X. Xu. Genome-wide Search for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Underlying Asthma Am J Hum Genet 2001; 69:1271-1277.
T. Niu, X. Xu. 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Gene Polymorphism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Therapeutic Implications. Drugs 2001 2002;62:977-93 .
T. Niu, X. Xu. Candidate Gene for Osteoporosis. Therapeutic Implications. American J Pharmacogenomics. 2001;1 (1):11-9.
T. Niu, Z.S. Qin, X. Xu, J.S. Liu. Bayesian Haplotype Inference with 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Am J Hum Genet. 2002; 71:1242-1247.
Wang X, Zuckerman B, Pearson C, Kaufman G, Chen C, Wang G, Niu T, Wise P, Bauchner H, Xu X. Maternal Cigarette Smoking, Metabolic Gene Polymorphism, and Infant Birth Weight. JAMA, 2002; 287 (2) 195-202.
Y. Feng, T. Niu, X. Xu, C. Chen, Q. Li, R. Qian, and X. Xu. Insertion/Deletion Polymorphism of the Angiotensin I-Converting Enzyme Gene is Associated with Type 2 Diabetes. Diabetes, 2002; June; (51)1986-1988.
2.西南民族大学教授徐希平,男,四川广安人,1958年12月生。西南民族大学文学院教授,院长,古代文学硕士生研究生导师。1978年3月考入南充师范学院(今西华师范大学)中文系学习,1985年于西华师范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专业(唐宋文学研究方向)研究生毕业,师从著名学者郑临川先生,获文学硕士学位,随后到西南民族学院中文系任教。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文学、中国文化史、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的教学和研究。讲授中国文学史、古代文学作品选、中国风雅文化、史书文献、《全唐文》研究等本科专业课程和研究生学位课程。参加完成《羌族文学史》、《新时期四川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等多项国家、省部级重点课题,获省政府社科奖二项,出版专著3部,在各类核心学术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现为中国杜甫研究学会理事、四川杜甫研究学会理事。
获奖
1、《中国长寿文化丛书》1994年获四川省政府社会科学三等奖;
2、《羌族文学史》1996年获四川省政府社会科学三等奖,巴蜀文艺一等奖。
3、《中国风雅文化》1996年获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届优秀成果奖。(厅局级奖略)
出版专著
1、 艺术与长寿/四川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2、 羌族文学史//四川民族出版社1994年8月版(合著)。(国家85重点课题)
3、 高尚的天禄//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年2月初版,1998年再版。台湾修订版。
4、 族群记忆与多元创造//四川民族出版社2001年12月版。(合著)(四川省95重点课题)
5、 笳吹弦颂传薪录——闻一多、罗庸论古代文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11月。
主要学术论文:
1、 姚合杂考//南充师范学院学报//1985年2期 2、
读李白诗札记//西南民族学院学报//1988、3期
3、 李白流夜郎赦归湘汉行迹考辩//天府新论1989、5期
4、 全唐诗姚合集重出诗斟辨//古籍整理//1991、3
5、 杜诗旧注榷证//杜甫研究学刊1992、3期
6、 “武功体”价值新探//西南民族学院学报//1992、4期
7、 太白个性之多民族基因//祁连学刊//1993、2期
8、 〈马戴诗注〉若干人名考//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3、3期
9、 生命之树在艺苑常绿//书友//1993(总第47期)
10、 李白与少数民族//西南民族学院学报//1993、4
11、 剑南春与传统养生文化//巴蜀风//1994、1期
12、 姚合若干生平问题的考索//西南民族学院学报//1994、6期
13、 马戴交游考//文教资料//1995、2期
14、 〈全唐文〉与李白诸集校读志疑//四川师范大学学报//1996专辑(李白研究论丛第三辑)
15、 许浑卒年辩//西南民族学院学报//1996、汉语言文学专辑
16、 评《卢照邻集笺注》//中国文学研究//1996、3期
17、 杜甫研究学会第九届年会学术综述//杜甫研究学刊//1996、3期(合作)
18、 写出一个时代的羌人风貌//西南民族学院学报//1996、4期
19、 饮茶与道德文化情结//巴蜀风//1996、4期
20、 张籍与白居易//西南民族学院学报//1997、1期
21、 《全唐文》补辑杜甫赋甄辨//杜甫研究学刊//1997、2期
22、 姚合年谱//西南民族学院学报//1997、专辑
23、 不囿陈说,别具特色—论《唐宋诗举要》选诗标准//西南民族学院学报//1999、5期
24、 杜甫与道家及道教关系再探讨//杜甫研究学刊//1999、2期
25、 走出羌寨神山,走向现代文明---论叶星光的小说//西南民族学院学报//1999、4期
26、 物我交融,关爱生命---论张善云的科普旅游散文//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0、1期
27、 羌族青年诗人论//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0、11期
28、 杜甫《前殿中侍御史……文》读解//杜甫研究学刊2000、1期
29、 《唐宋诗举要》选杜诗略论//中国杜甫学会《杜甫研究论丛》第2辑//香港出版社2000、
30、 杨慎《升庵诗话》论李杜评析//东方诗话学会第二届国际发表大会论文集//香港浸会大学//2001、1月
31、 新时期杜甫研究断想//杜甫研究学刊//2001、3期
32、 杜甫《谴愤》诗说//乐山师院学报//2001、5期
33、 《升庵诗话》论杜诗//杜甫研究学刊2002、1期
34、 罗庸先生唐代文学史研究述略//唐代文学论丛2002
35、 罗庸先生论唐代的三种新文体//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2、12期
36、 “杜陵诗境在,寂寞古今情”——杜甫与张问陶
37、 评《宋人别集叙录》//(《书品》2002、3)
四、工具书
1、 中学语文古诗词赏析辞典//四川少儿出版社//1989、、
2、 中学古代文言诗文助读//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89、9
3、 唐宋元小令鉴赏辞典//华岳文艺出版社//1990
4、 中学语文古诗词鉴赏//成都出版社//1992、
5、 历代诗分类鉴赏辞典//中国旅游出版社//1992、7月
6、 历代词分类鉴赏辞典//中国旅游出版社//1993、
7、 中国文学五千年(辽金元分册主编)四川美术出版社1997、
8、 巴蜀文化大典//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