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鉴不远
〖名称〗殷鉴不远
〖拼音〗yīn jiàn bù yuǎn
〖解释〗殷:指商朝后期;鉴:镜子。指殷商子孙应以夏的灭亡为借戒。后泛指前人的教训就在眼前。
出自《诗经.大雅.荡篇》:「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这句诗揭示了一个历史教训,即夏代的灭亡,就是殷代的前车之鉴。一个强大的夏王朝,不仅有很长的历史,而且是一个很大的国家。这样一个国家,竟然在很短的时间内,被商汤的军队所推翻,这是一件大事,一件值得令人极其震惊的大事,甚至到东周时期,还能引起人们的震惊。孔子认为是:"桀暴其民甚,因而身杀国亡。"是古代思想家比较一致的看法,所以《管子-民篇》也说:「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韩诗外传》总结说:「前车覆而后车不诫,是以后车覆也」。故殷可以鉴于夏,而周可以鉴于殷。意思是说前人的教训就在眼前。
这也是一则活成语,现在常用。意思大体都明白,但是有人对“殷鉴”的理解不确,认为是指殷商亡国的教训并不很远。 这则成语出自诗经中的一首长诗《荡》。《荡》的最后两句:“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周人称夏为夏后氏。它的意思是说,可供殷商王朝借鉴的王朝覆灭的例子并不算遥远,就是夏桀那一代。这首诗中还有两句有名的话:“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意思是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开头,但很少能有一个好的结局。全诗是借周文王的话指斥商纣王来讽刺当时的周统治者。夏朝是以治水有功于世的夏禹开始的,可是他的后代夏桀却是一个荒淫暴君,于是商汤揭竿而起,就把夏朝给推翻了,建立了商朝,因国都建在殷这个地方,所以也称殷商。商代政权传到纣时,纣也是一个和夏桀一样的荒淫暴君。当时作为商的西方诸侯之长的西伯周文王,就对殷纣王提出了诚恳的批评规劝,说殷商的历史教训不必向远处去找,前代夏桀灭亡的例子就是。但是,殷纣王并没有听周文王的忠告,终于被周武王给推翻了。该成语告诫人们决不可忘记历史的教训。
〖例句〗:宋与金的历史,对崇祯来说殷鉴不远,而他绝不愿在后代史书中被看成是懦弱的君主。★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二章[1]
〖同义词〗:前车之鉴
〖用法〗:作谓语、定语;泛指前人的教训就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