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门关大捷
抗战初期的山西,正是日本帝国主义实施进攻华北、灭亡中国战略的重点地区,也是八路军出师抗敌的首战之地。在这里,我军挥戈上阵,英勇杀敌,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打出了中华民族不甘灭亡的胆气,接连创造出举世瞩目的辉煌战绩。在这里,我军发动起千千万万的民众,组织起一支支游击武装,建立了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
1937年9月,八路军120师进入山西,昼夜兼程赶赴晋北前线,增援第2战区友军作战。716团是师的前卫,走在最前面。我军东渡黄河后先是徒步行军,走万荣、稷山、新绛到侯马,再从侯马乘火车北上。120 师原定目标是到朔县,支援在雁北防御的晋绥军。但是当我军赶到宁武时,日军已经占领了大同、朔县,晋绥军撤退到了平型关、雁门关、宁武关一线的内长城防线,雁北已被敌侵占。我军遂在宁武下车,上山到了神池。根据敌情变化和八路军总部命令,120 师部署在晋西北的管涔山区,师部驻神池县义井镇,358旅集结在神池、宁武一带,359旅到五台、定襄、繁峙一带,进行紧张的备战。
到神池10来天后,宋时轮团长奉命率716团第2营和团侦察连组成雁北支队,挺进朔县敌占区开展游击战争,新任团长贺炳炎。此时忻口战役已经开始,正在进入紧张时刻。在日军进攻正面担任防御的是阎锡山的晋绥军、卫立煌的中央军以及西北军、川军,部署在忻州北面的山中。这些山一旦打开,太原就失去了最后一道屏障。我军八路军担负配合、支援忻口战役的任务,120师在忻口以北的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具体部署是,359旅和 358 旅在原平以西攻击大牛店等地日军侧翼, 716 团直属队和第3营组成贺廖支队,再向北去,插到雁门关,以游击战争袭扰、伏击日军的南北运输线,切断敌人的交通,占领雁门关。回到团部,贺炳炎团长和廖汉生传达了师首长的战斗意图,率团直属队和第3营组成贺廖支队向雁门关地区挺进,第 1营则随358旅旅部和715团行动。我支队一路急行军赶到雁门关西南临洮梁山中的老窝村驻下,侦察敌情,寻找战机。
我军得到情报,10 月 18 日日军将要从原平撤回死伤的士兵,于是决定打它一个伏击。由于敌车队不走雁门关过,那里并没有日军驻守,只在广武驻有少量兵力,我军主动改变师部指定的位置,确定在黑石头沟一带的公路设伏,同时派少量兵力占领雁门关。我军的计划得到了师部批准。
10 月 17 日,部队由老窝村进至离雁门关汽车路不远的王庄、秦庄隐蔽宿营。贺炳炎团长和廖汉生带上各连干部到黑石头沟一段汽车路去看地形,确定伏击部署,并派人预先做破路工作。18日凌晨5时,部队踏着牧羊人走的山间小道向预伏地一雁门关南山脚下的黑石头沟开进。此沟南低北高,沟底尽是山洪冲下的乱石头,汽车路顺沟由南向北而上,南端有一座小石桥。这是个打伏击的好地方。
上午9时许,我军到达沟西侧的山上,各连队迅速进入伏击位置,团指挥所设在一处山头上。不一会,日军车队拖着滚滚烟尘象长蛇一般从南向北驶来。据观察哨报告约有百十辆之多,我从指挥位置上看到的就有二三十辆,前面的几辆车拉着伤兵、死尸和护卫的武装士兵,后面都是空车。日军车队缓慢地拐过小石桥,爬上陡坡,进入我伏击地域。就在这时,贺炳炎团长一声令下:“打!”各种火器一齐射击,步枪、机枪交织成密集的火网,团属迫击炮连把一颗颗炮弹准确地吊进车厢。打头的几辆车被打着了火,燃烧爆炸,车上的敌兵纷纷跳车。随着冲锋号响,3 营营长王祥发率领突击连如猛虎一般扑下山去,其他几个连也相继发起冲击。部队打得很猛,一下子就把敌人压到乱石滚滚的沟里。
贺炳炎团长和廖汉生带着几个警卫员也冲下山,靠前指挥。战斗打响不久,在黑石头沟北边担任警戒的分队报告,从广武方向又开来日军车队,也有百多辆,满载着向忻口增援的弹药和士兵,急急驶进黑石头沟。我警戒分队冲着打头的几辆汽车一顿猛揍,打着了火。后面的日军迅速跳车登山,顺着西边的山梁转到我军左侧,向在公路上出击的我军射击,对我威胁极大,天上敌机4架也赶来助战。我军立即把部队重新拉上山。在这个过程中,我军的伤亡骤然增大,贺炳炎团长的警卫员被敌人机枪打倒,负了重伤,贺炳炎的胸前也被一颗子弹横着穿过,把他的皮袄贯穿了两个洞。
我军看到伏击目的已经达到,战场形势急转直下,遂主动撤出战斗。这一仗,我军击毁敌军车二三十辆,毙伤敌兵200多名。黑石头沟里黑烟滚滚,击毁的汽车从南北两头把路堵死了,日军南北两个车队300来辆车被阻在沟里,动弹不得。
这一仗,我军的伤亡也不小。据统计,负伤53人,阵亡50人。11连损失最大。该连政治指导员胡觉三在与敌人格斗中,发现车下藏着一个敌兵,上前去捉活的,却被那家伙一枪打中了胸膛,不幸牺牲。撤出战斗时,由于情况紧急,我军只把伤员背了出来,胡觉三等50位牺牲同志的遗体没能抢运出来。
烈士们捐躯赴国难,血洒雁门关,成为激励我军英勇抗战的楷模。他们的牺牲,不仅换取了对日作战的初战胜利,更重要的是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雁门关一仗,再次打破了日本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为我军、为民族证明了一条在当时还未被许多入完全认识的真理:日本帝国主义是不足怕的,是完全可以战胜的!战斗结束的当天下午,我军回到老窝村驻地。由我起草电报向师部报告了战况,师首长回电予以嘉勉,并命旅部将我团第1营归还建制,赶到雁门关地区与团主力会合。
两天后,我军又把部队拉到雁门关西边的山址子上,选择从广武方向来的汽车路将要上垭口的地方作为伏击点,第1营、第3营分别摆在汽车路东西两侧,伏击日军从北向南的运兵车队。吸取上一仗的经验教训,我军事先对公路、桥梁进行了彻底的破坏,贺炳炎团长和我各带两个连到黑石头沟及斗口梁子一带破坏了七座桥梁和几千米的电话线。
20日上午,日军200多辆汽车结队而来。过去日军从广武过雁门关地段,都自恃援兵众多、弹药充足,端坐在汽车上不下来。自从18日在黑石头沟遭我伏击后就改变了。这次在广武镇就下了车,首先是一个营的步兵通过,人走前,车走后,并有5架飞机侦察助战,边搜索边前进。敌变我变,为了避免过大的伤亡,我军在给敌人以猛烈、突然的火力袭击之后,立即撤出战斗。团部把1营带回来,王祥发营长率3营占领了雁门关,把抗战的旗帜插到了古上。
在忻口会战的日子里,我716团接连在雁门关一带伏击敌汽车队,袭扰并一度切断了交通运输线,迟滞了日军对忻口前线的增援,使敌人没有饭吃,没有子弹,没有援兵,造成了很大的困难,也给忻口正面防御作战的国民党守军以有力的配合。南京国民政府特对716团进行传令嘉奖,海内外报纸也大力宣传雁门关伏击的战果,称之为“雁门关大捷”。
毛泽东主席在和英国记者贝特兰的谈话中、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一书中,列举了包括我贺廖支队对大同雁门关问敌主要运输道路的截断、雁门关的两次夺回在内的诸多胜仗,说明“八路军起了非常大的作用”。雁门关伏击,作为120师抗战之初有代表性的一仗载人了八路军英勇抗战的光荣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