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镇

山东省潍坊寿光市侯镇
【侯镇概况】侯镇在寿光市境东北部,距寿光城25公里,位于北纬37度1分,东经118度46分。东邻寒亭区,西毗上口镇,北依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南与留吕镇接壤。辖86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人口10万,总面积218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10.1%,地势低平,西南部高,东北部低,土地资源丰富,其中耕地面积12.5万亩,盐田18万公亩。新南部平均海拔10米,东北部平均海拔5米,比降为千分之零点三。全镇大部为平原,少部地区为洼地。侯镇主要河流是丹河。丹河经五台沿寿光、寒亭边界注入弥河。交通便利,大沂公路纵贯南北,新海公路横穿东西,大九公路及正在动工兴建的荣乌高速公路、日新高速公路从镇区北部穿过。
【历史民风】

侯镇人民有着纯朴、善良勤劳、勇敢的优良品质。侯镇自古就是寿光沿海经贸重镇,地理位置重要,唐初,在此设军镇守,监视海面动态。贞观十九年,唐太宗李世民东征高丽时,大将军张亮曾驻军侯镇,从海路进攻侯镇。从清雍正年间,这里就商贸发达,商贾云集。
【经济发展】工业基础实力日益增强。着重培植了鲁丽集团、金河集团、宏源酒厂、永康公司、富源盐场等一批骨干企业,形成了板材、钢材、纺织、酿酒、服装、农副产品加工、盐及盐化工等八大生产体系。2004年,全镇限额以工业企业26家,完成工业增加值4.5亿元,实现利税1.8亿元。
2006年侯镇跨入中国千强乡镇行列,并获得了“山东省文明镇”、“山东省文明卫生乡镇”两项省级荣誉称号。工业成为支柱产业。侯镇人民勤劳勇敢,精明能干,自古就有经商、办企业的传统,规划建设了鲁丽、侯镇两个项目区,板材、钢材、纺织、盐及盐业化工等产业优势突出。限额以上工业企业36家,其中:鲁丽集团系特大型企业,大地盐化、金河集团进入大型企业行列,中型企业有鲁源盐化、天信化工、宏源酒业、富源盐场、东信工贸5家,2006年侯镇实现工业销售收入46亿元,利税4亿元,实现出口创汇4200万美元。
农业基础地位增强。通过实施寿北综合开发,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进行中低产田改造,种植冬枣1.5万亩,速生杨8000亩,大田菜2.8万亩,优质抗虫棉6000亩,蔬菜大棚发展到2500个,面积3000亩。高标准饲养小区达130个,其中肉鸭的年存养量达200万只以上。
农业优势更加突出。通过实施寿北综合开发,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进行中低产田改造,种植冬枣1.5万亩,速生杨8000亩,大田菜2.6万亩,优质抗虫棉6000亩,蔬菜大棚发展到2500个,面积3000亩。建成高标准饲养小区130个。
城镇建设日新月异。镇区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各类经商业户3000多家,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管理规范的小城镇已现雏形。
【综合建设】2006年侯镇跨入全国千强乡镇行列,并获得了“山东省文明镇”、“山东省文明卫生乡镇”两项省级荣誉称号。
工业成为支柱产业。侯镇人民勤劳勇敢,精明能干,自古就有经商、办企业的传统,规划建设了鲁丽、侯镇两个项目区,板材、钢材、纺织、盐及盐业化工等产业优势突出。全镇限额以上工业企业36家,其中:鲁丽集团系全市特大型企业,大地盐化、金河集团进入全市大型企业行列,中型企业有鲁源盐化、天信化工、宏源酒业、富源盐场、东信工贸5家,2006年全镇实现工业销售收入46亿元,利税4亿元,实现出口创汇4200万美元。
农业基础地位增强。通过实施寿北综合开发,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进行中低产田改造,种植冬枣1.5万亩,速生杨8000亩,大田菜2.8万亩,优质抗虫棉6000亩,蔬菜大棚发展到2500个,面积3000亩。高标准饲养小区达130个,其中肉鸭的年存养量达200万只以上。

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建设了10个精品村、20个标准村、30个规范村。东岔河、地沟、丰台岭、北宋、东地沟、南宋、温家、侯三、西毕、鲁丽等村(居)的新农村建设走在了全镇的前头。全镇87个村都要建立固定的文化娱乐场所,能够开展经常性的文化活动。全镇有线电视入户率91%,固定电话入户率9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8.6%。
小城镇建设日新月异。侯镇是山东省中心镇,镇区开发面积6平方公里,人口2.5万,2001年实施了镇区新一轮规划,建成了行政、社会事业、商贸、工业、居住五个功能小区,成立了城管、环卫两个执法中队,实行了卫生有偿托管。侯镇自古是商埠重镇,拥有大型商业企业12家。
社会事业全面铺开。建立健全了社会五保供养体系、社会应急救助体系、农村医疗计生保障体系、农村基础教育体系、社会治安防范体系、农村文化科技培训六大体系。
【特色经济】2006年底,全镇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6.6亿元,实现财政总收入1.4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35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990元,比上年有较大幅度增长,实现了经济大发展,农民大增收。侯镇坚持“工业强镇”,工业成为支柱产业。规划建设了鲁丽、侯镇两个项目区,板材、钢材、纺织、盐及盐业化工等产业优势突出。全镇限额以上工业企业36家,其中:鲁丽集团系全市特大型企业,大地盐化、金河集团进入全市大型企业行列,中型企业有鲁源盐化、天信化工、宏源酒业、富源盐场、东信工贸5家,2006年全镇实现工业销售收入46亿元,利税4亿元,实现出口创汇4200万美元。
在市委市府的领导和决策下,侯镇着重抓了鲁丽项目区的扩建和侯镇项目区的筹建工作。

寿光市侯镇项目区是潍坊市政府和寿光市政府批准设立的,总规划面积56平方公里,起步区12平方公里。项目区具备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资源优势和环境治理优势,具有充裕的建设用地储备和配套完善的基础设施。主要承接盐化工、精细化工、纺织服装、新型建材材料等产业项目。
优越的区位优势项目区地处环渤海经济圈,北连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东临潍坊滨海项目区,与二者成鼎足之势。区内现有大地盐化、联盟石化、永康化学、中新电化、新华大地、鲁源盐化等近十家大中型化工企业,与山东海化集团毗邻,基本上形成了化工企业集群和循环经济的雏形。
完善的基础设施项目区专门配备了500千伏、220千伏和110千伏的变电站各一座。4.2万千瓦热电联产项目已经投运,起步区10公里环区景观大道已经通车,供水系统、排水系统已经启用,电话、有线电视、宽带等弱电管网配套齐全。我们正全力打造精品专业项目区。
便利的交通条件大九公路、大沂公路纵贯南北,新海公路横穿东西,正在建设中的荣乌高速(荣成经北京至乌海)公路和即将动工建设的潍日高速(央子港至日照)公路贯穿整个项目区,去潍坊机场只需20分钟,距离央子港30公里,离进港公路只有5公里。四通八达的交通为进区企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充裕的建设用地储备项目区内土地广袤,且80%以上是工矿建设性质用地和荒碱地,使企业发展摆脱土地因素制约,区内可为大型企业设立专门项目区,实现企业资源的循环利用和集约化经营。
丰富的地下卤水和产品原料资源项目区所在地卤水资源储量丰富,已探明的达7亿立方米,年产优质原盐200多万吨,溴素1.2万吨,氯化镁30万吨,是全省乃至全国知名的原盐及溴化物生产基地,丰富的天然资源和化工产品资源极大地为进区企业降低了原料采购成本。
独特的环境治理优势项目区东西分别濒临丹河和丹河分洪,排水畅通;区内村居稀少,仅有的3个居民点都处在项目区边缘;区内还规划了日处理2万吨的污水处理厂和面积1万亩的生态湿地 ,使进区企业排放畅通。
宽松的发展环境项目区服务办公室负责区内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引进、土地储备和日常管理工作。办公室对项目区实行封闭式管理,为进区项目和项目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使进区项目全无后顾之忧。
迅猛的发展速度年轻的侯镇项目区凭借天时地利人和,短期内就迅速成长为初具规模、设施完善、服务水平一流的化工专业项目区。
【基础设施】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建设了10个精品村、20个标准村、30个规范村。东岔河、地沟、丰台岭、北宋、东地沟、南宋、温家、侯三、西毕、鲁丽等村(居)的新农村建设走在了前头。侯镇87个村都要建立固定的文化娱乐场所,能够开展经常性的文化活动。有线电视入户率91%,固定电话入户率9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8.6%。
小城镇建设日新月异。侯镇是山东省中心镇,镇区开发面积6平方公里,人口2.5万,2001年实施了镇区新一轮规划,建成了行政、社会事业、商贸、工业、居住五个功能小区,成立了城管、环卫两个执法中队,实行了卫生有偿托管。侯镇自古是商埠重镇,拥有大型商业企业12家。
社会事业全面铺开。建立健全了社会五保供养体系、社会应急救助体系、农村医疗计生保障体系、农村基础教育体系、社会治安防范体系、农村文化科技培训六大体系。
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迅速。文教事业发展较快,综合成绩居前列。卫生事业发展迅速,建成了拥有150个床位、230多名职工的寿光市第二人民医院,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就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规范发展。计划生育工作继续保持领先位次,2004年获得“人口与计划生育达标一等奖”、“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乡镇”荣誉称号。通迅事业稳步发展,数字电视、宽带网开始步入家庭。[1]
【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
43747
男
21650
女
22097
家庭户户数
13372
家庭户总人口(总)
43281
家庭户男
21346
家庭户女
21935
0-14岁(总)
8644
0-14岁男
4490
0-14岁女
4154
15-64岁(总)
30453
15-64岁男
15151
15-64岁女
15302
65岁及以上(总)
4650
65岁及以上男
2009
65岁及以上女
2641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42052
【特色农产品】冬枣、鹌鹑、兰狐、速生杨、蔬菜、肉鸭
【村庄名录】侯镇四村
侯镇二村
仉家村
岳庄村
张庄村
温家村
王家巷村
东河南村
西河南二村
河西村
南寨村
侯镇三村
李家河东村
孟家河东村
侯家河东村
前下舟村
后下舟村
泊头子村
东泊头村
四歧仓村
马家村
王家辛章村
刘家辛章村
赵家辛章村
挑沟子村
侯镇村
地沟村
东地沟村
黄家庄子村
李家台村
三屋子村
杨家官庄村
黄桥张家东村
黄桥张家西村
黄桥魏家村
黄桥王家村
北杨家村
侯镇一村
大道村
炉房村
西岔河一村
甫刘村
东南岭一村
东南岭二村
东南岭三村
东岔河村
老大营村
丰台岭村
西岔河二村
北寨村
李家官庄村
刘家官庄村
斜庙村
钟家村
李家村庄村
南宋岭村
北宋岭村
许家岭村
郭家洼村
张家围子村
神树坡村
草碾村
西柴庄村
东柴庄村
申明村
黄家庄村
果子园村
河沟村
崔家村
红庙村
台后村
台东村
台西村
王疃村
辛家庄村
佛屋村
北仉庄村
仉东村
仉西村
李桥村
黄疃村
碱疃村
东毕一村
东毕二村
东毕三村
西毕村
【各村简介】东岔河村全村共计1007户,3200人,农副业经济总收入5540万元,人均纯收入5560元。全村拥有碱性耕地5510市亩。农业以小麦、玉米种植为主。2005年小麦总产134万公斤;玉米总产量为216万公斤。副业生产以盐田开发为主,截止2005年底,已建成盐田有效生产面积35000公亩,年产原盐300万吨。年总收入5400万元。养殖业以蓝狐饲养业为主,至2005年底,全村已建成蓝狐养殖场和繁育基地150市亩。蓝狐存栏量5万只,出栏量4万只,全年总收入1300万元。
按照上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统一部署,新村规划南北宽700米,东西长900米,总占地面积0.63平方公里。至2005年底,全村已形成4纵7横11条主要街道,全长8000米,并全部进行了沥青和水泥硬化。户户建了新排房,新建二层楼房500栋。
丰台岭村坐落在侯镇东北角,全村130户,430口人,土地480亩,盐田13000公亩,是盐业生产专业村。2005年人均纯收入5800元,集体经济总收入160多万元。先后荣获潍坊市文明单位、2003~2005连续3年被寿光市评为百强村。
西岔河一村位于侯镇北部,全村总面积5.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400亩,盐田面积3万公亩。以农业、盐及盐化工、养殖业为主要产业。2005年,全村经济总收入3122万元,从均所得5330元,是寿光市百强村之一。
东地沟村位于侯镇东部,共有135户,430口人,枣园面积700亩,盐田8000公亩。2005年村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1200万元,村集体实现收入6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500元,被寿光市委、市政府评为“全市文明村”。
地沟村共有715户,2500口人。近几年新一届村两委班子从减轻村集体债务入手,多渠道增加集体收入,致力于村庄规划建设,村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总投资350万元。对村内七纵八横总长8500米的主街道进行了整修,两侧高标准护砌,安装了182盏路灯,道旁植树3700棵;添置了50个移动式垃圾箱,实行了卫生有偿管理;村集体出资50万元,每年为每户村民发放5罐液化气,清除了村内柴草,新农村建设初见成效。
西毕村位于侯镇南部,毗邻寿济路和大沂路,共有613户,2138口人,4082亩耕地。该村公益事业健全。2004年投资20万元建设了卫生所,设有药房、观察室、保健室、特检室、治疗室,设置观察床位8张,配备了心电图机、血糖测试仪等设施。现有医师2人,药剂师1人,护士1人。较好的发挥了医疗、保健、健康教育及计划生育指导功能;投资20万元建设了村文化大院,篮球场、棋牌室、图书室等一应俱全,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投资20多万元,对村内七纵三横10条街道进行了绿化,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城市名片】“山东省文明镇”、“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山东省中心镇”、“齐鲁乡镇之星”、“山东省小城镇建设先进乡镇”、“山东省文明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