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宋代记述宋高宗赵构一朝时事的编年史书。二百卷。作者李心传(1167~1240)﹐字微之﹐四川井研人。十四五岁时﹐随其父李舜臣居於临安(今浙江杭州)。时舜臣任宗正寺主簿﹐故心传得有机会阅读官藏的当代史书﹐引起研究当代史的兴趣。三十岁考进士不第﹐从此绝意於科举﹐专心从事史学研究。经多年努力﹐编成《建炎以来繫年要录》一书﹐记述了建炎元年(1127)至绍兴三十二年(1162)共三十六年的史事。高宗一代曾有大量的时事记载﹐由於这些记载的见闻﹑详略﹑政见不同﹐对人物的评论也有所不同﹐故事多歧互﹐众说纷纭。李心传以《高宗日历》﹑《中兴会要》等官书为基础﹐参考其他官书﹐以及一百多种私家记载﹑文集﹑传记﹑行状﹑碑铭等﹐进行了细緻的考订﹐採用了他认为是可信的﹐辨别了他认为不可信的﹐并一一註明。对重要事件﹐本文不能全载的﹐也另加註明。但因作者撰写该书适在秦桧﹑秦熺父子恣意篡改官史之後﹐《要录》便不免因袭旧章﹐承其谬误。《要录》编纂多仿照李焘的《续资治通鑑长编》体例﹐书名《要录》﹐又是摘要而记﹐这与《长编》所定宁繁毋略的原则多少有所不同。该书堪称《长编》的继续﹐把李心传同李焘并称﹐也是当之无愧的。《要录》一书﹐包括宋高宗一代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叙述﹐也记录了金太宗完颜晟﹑金熙宗完颜亶﹑金海陵王完颜亮三代的史事﹐为研究宋﹑金等史的基本史籍之一。该书可与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互为补充﹐前者有较为全面的叙述﹐後者则保存了较多的原始记述。有此两书﹐对高宗一代史实可以得到较清晰的瞭解。《要录》有清《四库全书》本﹑光绪仁寿萧氏刻本和广雅书局刻本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