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图珌
【简介】
黄图珌(1700~?),清代戏曲作家。字容之(一说字容工),一作容止,号蕉窗居士、守真子。松江(今属上海市)人。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入都谒选,得官杭州府同知,后又任湖州司马篆,不久移为衢州府同知,至乾隆十九年任满入京。
黄图珌善词曲,亦工诗文,著有《看山阁全集》,收诗、词、文、赋、杂记和散曲共64卷。另作有传奇《雷峰塔》、《栖云石》、《梦钗缘》、《解金貂》、《温柔乡》、《梅花笺》等6种,前5种今存。其中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是《雷峰塔》传奇。此剧所写的白蛇、青蛇故事原系民间传说,其文字记载先后见于《小窗自纪》、《清平山堂话本》、《西湖游览志余》、《西湖佳话》和《警世通言》中的《白娘子永镇雷峰塔》等笔记或小说。明末陈六龙有《雷峰记》传奇,今不传。
【黄图珌的代表作-《雷峰塔》】
黄图珌《白蛇传》作于乾隆三年。各剧种竞相改编搬演,在民间广为流传。一些折子如《断桥》、《盗草》、《水斗》等至今还经常活跃在昆曲舞台上。《雷峰塔》全剧所表现的内容和结构,预示著中国戏曲创作开始进入以舞台性为主的阶段,“文人戏曲”时代走到了它历史的终结。
《雷峰塔》全剧共三十二出。写南宋临安人许仙,自幼父母双亡。清明时节追奠父母,归途雨中与白蛇、青蛇所变之白娘子和青儿同船,许仙将雨伞借与白娘子,彼此留情。许仙欲娶白娘子为妻,拿出白娘子所赠银锭,是为朝廷所失库银,许仙因罪发配苏州,白娘子与青儿前来探望,结婚成亲。承天寺开佛会,许仙前往游玩,因白娘子所给扇子又是赃物,许仙再次被捕,发配镇江。白娘子也来到镇江,劝得许仙回心转意,二人重归于好。许仙到金山寺听法海说法,猛然醒悟白娘子真是妖怪。遇大赦,许仙回到杭州,道破白娘子是蛇精,法海用钵盂收伏了白蛇和青蛇。压在雷峰寺前,许仙削发为僧,托钵募缘,造起一座七层的雷峰塔。塔成之日,韦陀接引法海,许仙重登天界。
黄图珌的《雷峰塔》是今天可以看到的这一题材的最早剧本。剧中描写的白蛇形象和小说有所不同,她不再是害人的蛇妖,而是一个温柔善良、忠于爱情的妇女形象。白蛇和青蛇在西湖遇雨时向许仙借伞,及后来为索取许仙而同法海大战的情节,也比小说中的描写更丰富,这些都对以后的白蛇传戏曲发生过重要影响。但是,剧中的法海仍是一个法力广大的卫道者的形象,许仙则被写成受害者,最后因法海的点化而遁入空门,这又使作品存在着缺陷。《雷峰塔》在演出过程中,艺人们对它作了加工,并增加了“生子得第”情节,当时很盛行。到乾隆中叶,他本《雷峰塔》出现后,黄本渐不为人知。黄图珌的《看山阁闲笔》记录了一些民间流传的笑话、寓言等,是研究俗文学的可贵资料。
《看山阁闲笔》故事一则
有个县令在公堂上挂了一副誓联,上面写道:得一文,天诛地灭;听一情,男盗女娼。”但是前来赠送金银绢帛(行私贿赂)的人很多,县令没有不收受下来的。地方上有财有势的人违法犯罪,向他说情,他总是满足他们的要求,不作处理。有人对他说:“老爷你错了,你不看看挂在公堂上的誓联吗?”县令说:“我说的话没有失信,现在,我所得的并非一文钱,接受别人所要求的也不止一件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