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大学

济南大学[英]University of Jinan
济南大学
济南大学始建于1948年,是山东省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面向全国招生。建校60年来,学校铭记“弘毅、博学、求真、至善”的校训,传承“勤奋、严谨、团结、创新”的校风,发扬“艰苦奋斗、凝聚向上、与时俱进、追求卓越”的精神,已成为地方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为国家培养了10万余名毕业生。
学校现设学院21个、教学中心2个。拥有本科专业67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个、二级学科、专业61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5个,接受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学科、专业30个,学科专业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和管理学等9个门类。已基本形成了 “ 以工科、医科为主,文、理科协调发展 ” 的多学科研究生教育体系,成为国家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之一。 全日制在校本专科生、研究生、留学生32000人。
济南大学目前建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有 15 个联合培养博士学位授予学科。在建材料科学与工程 、化学工程与技术、肿瘤学(化学、计算机科学、基础医学为支撑学科)三个一级博士点,直接覆盖15个二级博士点,再加上三年验收期满前升级的部分学科,2011年二级博士点有望超过20个,博士点涉及专业在一批本科招生。
学校建有一支以院士、“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国家和省部级突贡专家为带头人的高水平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940人,其中教授288人、副教授58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388人、硕士学位的86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泰山学者”特聘岗位教授5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人,国家教学名师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18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99人,兼职博士生导师24人,硕士生导师379人。
学校高度重视学科建设。建有省部级以上重点学科及研究基地31个,其中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1个、山东省重点学科10个、山东省人文社科研究基地1个、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
学校以教育教学为中心。近年来,建有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国家级精品课程5门,省级品牌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7个,省级精品课程19门,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主持国家级教研教改课题6项,省部级课题45项,主编“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3部,获省部级教学研究成果奖32项。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各项创新活动中,共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507项,其中国家一等奖5项,连续两届获得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
学校重视科研工作。近年来,共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科研课题129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7项;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1项、省部级科研奖励143项、国家发明专利53项;学术论文被SCI、EI、ISTP收录1558篇,出版专著、译著和教材214部;主办《中国粉体技术》、《中华肿瘤防治杂志》、《济南大学学报》等8种学术期刊。
学校校园占地167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91.2万余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2.9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3.7亿元。图书馆建筑面积5.4万平方米,藏书及电子文献396.9万册,期刊14149种,引进和自主开发大型网络数据库总容量达到16T。拥有现代化的校园计算机网络和数字化校园环境。
学校坚持开放式办学理念,积极扩大与国外教育机构的合作与交流,通过学者互访、学术交流、合作办学等多种方式与美、英、德、法、加、澳、俄、日、韩、新等国家的28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165名知名学者受聘担任我校客座教授。
近年来,济南大学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学校的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得到全面提升,学校的中长期发展目标是建成一所综合性、开放式、国际化、有特色的国内外知名大学。
现任党委书记范跃进教授,校长程新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蒋民华教授任名誉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谢立信教授任学校学术委员会主任。
学校地址:山东省济南市济微路106号
邮政编码:250022
学校网址:www.ujn.edu.cn
英文简介A Brief Introduction to University of Jinan
University of Jinan is a comprehensive university under the administration of Shandong Province and Jinan City, with the former as the main administrator. The university, authorized to confer bachelor's and master's degrees, is mainly committed in offering courses for bachelor candidates and is actively developing education for master candidates, and its enrollment and job market cover the whole country. Jiang Minhua, academician of CAS, the noted material scientist, is acting as honorary president of the University.
The university was instituted in 1948. Over the past 60 years, it has provided nearly 100,000 graduates for the country, with former Vice Chairman of CPPCC, president of CAE and academician of both CAS and CAE Song Jian as one of them.
The university has two campuses, occupying an area of around 2500 mu(170 ha.), with various constructions occupying an area of over 880,000 square meters. Its fixed assets exceed 12.9 billion RMB. The university has good teaching conditions and experimenting equipments whose library,occupying an area of 54,000 square meters , is equipped with a digital system, an information searching system and a collection of 3,969,000 books, 14149 kinds of journals in Chinese and foreign languages and has introduced a large-sized Internet database of 16T. The campus computer network in the pioneering position nationwide is connected with the China Education and Research Network and Internet, acting as a window facing the whole world.
The university consists of 21 schools and 2 teaching centers, and offers 5 first-level and 61second-level specialties for master candidates. In addition, the university has the right to confer the engineering master degree and has been authorized to be the unit for the students of the same educational level to apply for master degree. The university offers 67 programs for bachelor candidates, covering literature, sciences, engineering, law, management science, economics, pedagogy and history and has formed a feature of paralleling arts and science in importance, broad and intense basis, interdisciplinary and highlighting implication and creativity. The university places special importance on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and has established 10 key disciplines and key labs of provincial and state level, 11 centers and bases for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ical research and also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bases of provincial level and 32 university research institutes and centers in addition. The number of the students on campus has reached 32,000 and that of part-time students 11,000.
The university has 2300 members of faculty and staff, among whom 160 are full professors, 600 associate professors, 388 doctors and 861 masters, 24 provincial and municipal top talents, 7 young specialists with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 made to Shandong Province". 99 of the faculty enjoy special subsidy from the state government, 18 of them are titled "Excellent Teachers" by the state or provincial governments and 14 of them received Zeng Xianzi Education Found Award.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teaching quality, the university focuses its efforts on teaching task, intensifying routine administration of teaching, improving the system of teaching quality inspection and optimizing the style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It adopts a chain of measures to promote the teachers' performance and introduce high-level talents. It has also established some special teaching posts for the disciplines and talents concerned to develop more effectively.
The university also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cessantly intensifying the reform of research administrative system by which research work has received breakthroughs for some consecutive years, especially in the state key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research projects. In recent years, the university has undertaken more than 300 "863" and "973" research programs and programs financed by the National Sciences Foundation, Social Sciences Foundation and State Key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lans. 34 teaching research results and over 100 scientific research results received state or provincial awards.
The university has been active in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 with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abroad, and has established relations with ten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respectively of the U.S., U.K., Germany, France, Canada, Australia, Russia, Japan and South Korea, and has employed over 100 well-known international scholars as part-time professors or visiting professors.
Under the new environment, all the faculty and staff and students of the university are earnestly following the educational route and policy of the CPC as well as the concept of scientific development, and are striving to build University of Jinan into a key provincial university with large scale, strong foundation, higher education level and growing influence at home and abroad.
学院:文学院,理学院,法学院,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土木建筑学院,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经济学院,城市发展学院,旅游学院,体育学院,艺术学院,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交流学院,泉城学院。
知名人物:宋健, 中国工程院院长、两院院士、政协副主席
阎晓峰,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外事局 局长
李谠,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总裁 董事、民建中央副主席、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
隋同波,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副院长,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材料技术国际促进中心主任,建材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主任。同时担任中国硅酸盐学会水泥分会秘书长,中国材料学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硅酸盐学会副主任委员,国家建材工业科教委委员,中国水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ASTM-C01水泥技术委员会成员,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与中国政府南南合作专家委员会委员
李新华,北京玻璃钢研究设计院副院长、院长。兼任中国复合材料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硅酸盐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硅酸盐学会玻璃钢学会理事长,国家建筑材料工业科技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
盖文启,共青团海南省委副书记
吴伟卿,中国胶粘剂工业协会压敏胶专业委员会会长、压敏胶及制品行业标准委员会主任、广东省知识产权保护协会副会长、花都区海豚俱乐部副理事长、花都区科协常务理事,中国化工作家协会会员。
以下是在学校工作或任职的知名人物:
蒋民华, 中国科学院院士
谢立信, 临床医学眼科学专家 ,中国工程院院士
路也,著名青年女诗人
历史:2001年由山东省建筑材料工业学院(国家建材部直属四所高校之一)、济南联合大学(前身为济南师范专科学校和济南职业大学)、济南民政学校(国家民政部直属三所民政学校之一)、山东物资学校四部分合并成立济南大学。
合校原因:01年时各部委直属院校都下放地方,这三所学校都不是济南挂牌注册的学校,为了继续留在济南,也是为了适应山东省高校结构建设需要,而跟济南联合大学合并,成立济南大学(University of Jinan),其中济南民政学校和山东物资学校与山东建材工业学院毗邻(民政学校原址在现西门周边,现济南大学法学院所在地;物资学校原址在现济南大学管理学院所在地,济南联合大学原址在现济南大学东校区)。这样一是为了弥补做为省会城市、济南没有自己命名的有竞争力的学校。二是为了改善山东省专向学校多、而综合性学校少的局面。
2007年12月27日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济南大学与山东省医学科学院研究生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将山东省医学科学院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并入济南大学,联合成立"济南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医学与生命学院"(校址在章丘明水)。就此,成为继山东大学、青岛大学的山东省第三所有医学院的综合性大学。
2009年 3月18日,济南大学与山东社会科学院签署了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在研究生教育和学科建设方面实现资源共享,实施科教一体化合作。具体合作内容有四个方面:一是共同申报学位点和培养研究生;二是共同申报科研课题和成果奖励;三是双方共同申报并建设山东省和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四是双方图书资料等科研资源共享。
2009年6月25日,山东省教育厅和济南市人民政府举行共建济南大学的签字仪式。按照共建协议,省教育厅在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建设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省教育厅支持济南大学按照济南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将学校发展规划与济南市发展战略对接,调整专业、学科结构;省教育厅支持济南大学承担济南市干部培训、教师培养培训、技术人员培训、职工就业培训等继续教育任务,将济南大学建成济南市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省教育厅支持济南大学与济南市有关部门、企业、科研单位共建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平台,开展科技服务等。市政府将济南大学纳入济南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加大支持力度,为学校发展和建设给予政策上的倾斜和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济南市在规划建设体育场馆、人文景观、信息中心等基础设施时,可与济南大学共建共享。
校史沿革济南大学(前身原山东建筑材料工业学院)历史沿革表
时 间———校名———隶属上级
1942年9月——山东省立建国学校胶东分校 胶东行政公署
1948年3月—— 胶东建设学校—— 同上
1948年8月22日 ——华东财办工矿部工业学校 ——华东财政经济办事处工矿部
1949年3月22日 ——华东财办工矿部博山工业干部学校-------- 同上
1949年10月9日 ——华东财办工矿部博山工业干部学校 ——同上
1949年11月6日 ——博山工业干部学学校——山东省人民政府工矿部
1950年3月28日 ——山东省人民政府工矿部工业干部学校——同上
1950年10月23日 ——华东工业部山东工业干部学校——华东军政委员会工业部
1951年12月9日 ——华东工业部山东中等工业技术学校——同上
1952年9月6日 ——山东省博山工业技术学校——山东省人民政府工业厅
1953年7月9日 ——重工业部博山建筑材料工业学校 ——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
1956年6月1日 ——建筑材料工业部淄博建筑材料工业学校 ——中国建筑材料工业部
1958年3月19日 ——建筑工程部淄博建筑材料工业学校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工程部
1958年8月12日 ——淄博工学院淄博建筑材料工业学校 ——淄博市人民政府
1959年6月 ——建筑工程部淄博建筑材料工业学校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工程部
1960年4月22日 ——建筑工程部淄博建筑材料工业专科学校 ——同上
1962年6月28日 ——建筑工程部淄博建筑材料工业学校 ——同上
1965年4月26日 ——建筑材料工业部淄博建筑材料工业学校 ——中国建筑材料工业部
1971年8月21日 ——山东淄博建筑材料机械厂建筑材料工业学校 ——山东基本建设委员会 1977年7月1日 ——山东省建筑材料工业学校 ——山东省基本建设委员会建材局
1978年12月28日——山东建筑材料工业学院 ——其间历属:国家建筑材料工业总局、国家建筑材料工业部、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
1998年7月3日 ——山东建筑材料工业学院 ——山东省教育厅
济南大学(前身原济南联合大学)历史沿革表
时 间 ——校 名 ——隶属上级
1978年9月8日——济南师范专科学校——济南市
1983年1月13日——济南职业大学——济南市
1989年11月8日——济南联合大学——省市两级管理,以济南市为主
济南大学历史沿革表
时 间 ——校 名 ——隶属上级
2000年10月17日——济南大学 ——山东省教育厅
行车路线:京福高速济南西下,沿经十西路到南辛西路 济微路 到南外环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