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角犀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12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双角犀

中文学名:双角犀

中文目名:奇蹄目

中文科名:犀科

中文属名:双角犀属

中文俗名:苏门答腊犀、亚洲双角犀

拉丁文名:Dicerorhinus sumatrensis

英文名:Sumatran rhinoceros

物种命名人及年代:Fischer,1814

物种信息:是现存5种犀牛中体型最小的一种;也是仅有一种身上有毛的犀牛。原产在印度、印度支那、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和加里曼丹。现仅生存于苏门答腊、马来西亚、缅甸和泰国。一般体长2.5-2.8米,肩高1.1-1.5米,体重约1吨,皮肤厚,多皱褶,似披甲胄.与其它犀不同,皮肤多棕色或暗灰色粗毛,因而有毛犀之称.雌雄都有两只角,前后排列,鼻角大于额角.雄犀鼻角长约38厘米,雌犀仅13厘米;额角长仅5厘米,很不显著。亚洲犀牛中只有它具双角,所以易于区分。它们原来常在开阔地区生活,现主要在茂密丛林中近水源地区。清晨和傍晚吃食树叶、细树枝、竹笋,偶尔也吃果子。善于游泳,又能爬上陡峭的山坡.有季节性迁移的习性.雨季低地水淹时双角犀上山;雨季结束后,气候变冷,便回到低地。有舔食盐土的习性。白天大部分泡在水坑里。通常单独活动。每胎产一仔,据说孕期为7-8个月。在饲养条件下,可活32年。因长期过度捕杀,估计2000年数量为300头左右。指名亚种(D.s sumatrensis Fischer,1814)泰国、马来西亚、缅甸、苏门答腊;毛耳亚种(D.s lasiotis Hairy-eared rhinceros Buckland,1872)孟加拉、阿萨姆、缅甸北部;婆罗亚种(D.s harrisoni Hairy rhinoceros)婆罗洲、沙巴、沙捞越。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